加时赛最后时刻进球的都是耍流氓

标签:
体育 |
分类: 竞技体育 |
阿根廷,有戏没戏还得问梅西
文/张志威
加时赛最后时刻进球的都是耍流氓。这话听起来不是羡慕嫉妒恨,至少也是愤世嫉俗。
按照这个逻辑,德国、荷兰、阿根廷甚至是巴西都应该算作流氓范围内的球队。尽管巴西没有在加时赛最后时刻进球,但是巴西在加时赛最后时刻以及点球决胜负时被门框救了命。
加时赛最后时刻进球的都是耍流氓。说这样的话大概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对黄世仁的不满或者是嫉妒,二是对杨白劳辛辛苦苦劳作,最终还是当成绿叶的同情。
能进16强的无弱者,但是常规赛90分钟不分伯仲,直到加时赛甚至是加时赛最后时刻惨遭绝杀,确实有些遗憾,有些窝囊。尽管点球决战是足球比赛中最残酷的环节,但是几乎所有的球队宁可在点球决战N中不确定因素中惊艳或者委屈的寿终正寝,也不愿意在加时赛中窝囊的死去。
基于这个原因,加时赛最后时刻被进球的一方无异于过去的“突然死亡法”那么残酷。在为最后时刻进球一方欢呼的时候,人们往往把天平倾斜到被淘汰的一方。因为能够和胜利者掰手腕直到最后一刻,这样的球队绝对有令人佩服、欣赏的独到之处。比如被巴西点球淘汰的智利、被德国、阿根廷加时赛分被淘汰的阿尔及利亚、瑞士,被荷兰在常规赛时间的最后时刻淘汰的墨西哥,把巴西逼得走投无路的智利。
相信这些比赛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所以用深刻来形容,是因为这些球队把传统强队逼得狼狈不堪,逼得好似时空倒转。可以说人们看好的夺冠球队巴西、荷兰、德国、阿根廷无不如此。
118分钟进球,全场比赛包括加时赛,至少有五五开的时间被瑞士打得手忙脚乱,这就是我们寄予厚望的阿根廷。
118分钟进球,应该说属于绝杀范畴中的进球,但是第122分钟加时赛补时阶段,顽强的瑞士队头槌被门柱拒绝,避免了点球大战的发生,应该说门框对于阿根廷来说,有着巴西“门框队”异曲同工之效。
坊间玩笑说阿根廷有戏没戏还得问梅西,事实确实如此。只要梅西拿球,瑞士必有两三名球员围堵,全场几乎被瑞士冻结的梅西,面对全队近30次无果的射门,几乎身心俱疲了。
当瑞士主教练希斯菲尔德第113分钟将前锋梅赫梅迪换下,换上中场哲马伊利,给全队发出准备点球大战的信号时,机会终于来了,第118分钟,拿到球的梅西没有遇到瑞士两三个人的同时贴身逼抢,就这一个机会,仅仅这一个机会,梅西中路突破斜塞,天使迪马利亚跟进禁区右侧低射球门远角命中。
结果在场上,根子在场下。我想老帅希斯菲尔德对113分钟由于换人传递的信号,导致的看似偶然的结果,是值得商榷的。而梅西就是这样一个人,你不能给他任何机会,否则结果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