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汉字”、“汉语”、“汉文化”……这些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一个伟大王朝——汉朝紧密联系在一起。汉朝是中国最重要和杰出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国封建王朝以中央集权的国家概念最早、最完备、最先进、最强大的王朝,汉人的称谓便由此而来。
作为大汉王朝开国帝王刘邦的故乡,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自然有很多汉文化遗存。中国考古学界有句话叫“两汉看徐州”,老申整理了网上的一些图片,带喜爱历史的朋友们从网上一游徐州,领略徐州的楚风汉韵。
在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里,气势雄伟的兵马俑军阵分布在六条俑坑中,有博袖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十余种,总计约五千余件:


这些汉兵马俑原是距今2150多年前的西汉楚国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陪葬品。汉代社会是一个视死如生的社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些手握重兵的诸侯王和高级将领,死后自然希望能继续指挥千军万马,兵马俑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些俑出土时,我还在上小学低年级,记得当时看到刚出土的俑,是着色的彩绘俑,色彩非常鲜艳,由于出土后,接触空气很快就氧化褪色了,所以现在只有头发依稀看得到曾经的黑色,领子和袖口上,还看得到红色的痕迹。


这样大规模兵马俑群的出土,充分说明了早在汉代,徐州在政治、军事上便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水浒》里就有一首歌谣讲了徐州的军事地位----“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起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徐州的九里山古战场遗址,以后老申再向大家做个介绍。

在汉兵马俑博物馆旁,还有一座水下兵马俑博物馆。在曾被水淹没的骑兵俑坑和马俑坑的原址上建成,展出复原的俑坑和精心修复的兵马俑。


这些随军舞俑和乐师俑的作用,很象是后来的战地文工团。

PS:在兵马俑博物馆的展厅里,3号坑静静地“躺”在1、2号坑的最南侧,游客们可以看到的只是一层泥土.
3号坑曾经勘探过,已经证实性质和1、2号坑类似。但是出于对彩色陶俑更好保护的原因,防止出土后便氧化掉色,始终没有发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