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西工小街与洛阳美食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健康教育 |
分类: 国内旅行 |
漫步洛阳西工小街,百年石板路串联着金黄酥脆的小街锅贴、糯香丹珍汤圆与民国风建筑,

从1914年商贾云集的市井烟火,到2022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的新中式美学,

每一口鲜香都裹着历史,每块青砖都写着新生。














洛阳特色早餐,牛肉汤加三个丸子加一元钱饼丝加牛肉(根据自己要求加多少钱的),味道挺好,12元吃饱。

洛邑古城的肉加馍,8元一个,饼香肉多,当场加工,饼与肉都是热乎的,好吃,一个吃饱了。

酒酿桂花元宵,六个八元,元霄馅有桂花、花生、黑芝麻、山楂四种可选,汤是桂花酒酿的,好吃。

一个肉加馍,一碗桂花酒酿元霄,吃饱了,加点水果更好。

这个就是牛肉汤加饼丝和炸丸子,放一起,味道不错的。



在应天门附近的小店,吃了冷菜,烤包子、炸油饼,米饭加炒菜。宫爆肉丁,清真餐馆,洛阳多清真餐馆。



龙门石窟的白园,茶座可喝茶。酸梅汤一杯十元,烤肠一根8元,休息一下再上去见白居易。

住民宿在应天门地铁站附近,十字路口一家包子铺,肉包三元,菜包1·5元,包子馅足馅大好吃。

下图是西工小街的【天府美食】,店大客多人气望,油炸糍粑7元,桂花糕7元,炸土豆片酸甜口10元?

一碗馄饨,一盘凉拌三丝、两碗小面,两个人之前吃了包子,这些东西吃到撑得不行,只好剩下。

小面,
1914年,袁世凯在洛阳城西五里的地方,圈下4000多亩土地,建造了一座庞大的军事基地,5000多间营房拔地而起,操场上回荡着新军的操练声。
为了满足军需,一条商业小街应运而生,名为“营市街”,它便是如今西工小街的前身。
由于这座军事基地位于洛阳城西,人们便将这片区域称为“西工地”,后来简称为“西工”,这便是如今西工区名称的由来。西工小街,也就此扎根于这片新兴的土地上。
1920年9月,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率领大军进驻洛阳,西工兵营成为了他的军事重地。这位雄心勃勃的军阀,以直鲁豫巡阅副使的身份,指挥着五个师和一个混成旅,共计十余万人马,驻扎于此。
吴佩孚的到来,给西工小街带来了新的变化。
他将兵营的规模扩大到1万亩,营房数量激增至1.2万余间,更在营市街东侧兴建了一片高级军官住宅区,命名为“公馆街”,也就是现在的凯旋东路市政府家属院。这些房院按照《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的顺序进行编号,而吴佩孚本人则居住在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天”字第一号房院。
吴佩孚在洛阳驻扎的4年3个月里,心中始终怀揣着“雄踞洛阳,统治四方”的宏伟蓝图。他不仅大兴土木,扩建兵营,还在西工修建了飞机场、操场、阅兵楼等军事设施,甚至还建造了一座名为“广寒宫”的建筑,作为召开高级会议的场所。可以想象,当时的西工,充满了肃杀的军旅气息,而小街,则成为了连接兵营和公馆街的重要纽带,为高级军官们提供着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
小街的繁荣,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西工兵营的规模和重要性。
1914年,西工小街诞生,并迅速成为西工地区商业中心。经历了多次变迁,它依然在商业和文化上有重要地位。
自1916年开始,西工小街逐渐发展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区域。在这里,见证了集市贸易的兴衰。1916年,营市街集贸市场已初具规模,成为当时商业活动的热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948年洛阳解放后,西工小街依然保持着其作为西工地区商业中心的地位。
西工小街锅贴外焦里嫩,小笼包汁水丰富,米酒汤圆香甜软糯,菜夹馍香味扑鼻,羊肉卷饼浓郁醇厚。这些让人嘴馋的美食,已深深印在洛阳人心头,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小街不只是条路,更是个美食集中的地方,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