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文物:明清与铜镜集(7)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教育健康 |
分类: 国内旅行 |
【金匮存皇家档案】金匮内存放的实录和圣训为大红绫本,实录有满、汉、蒙文3种文本,圣训有满、汉2种文本

下图,青花瓷器

【五彩瓷器】

【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葫芦瓶】

【明清金匮存皇家档案】【皇史宬金匮】


【明代郑和铸铜钟】


北京明定陵地宫的【孝端皇后的凤冠】

海晏河清尊(清乾隆霁青金彩海晏河清尊),制成于1760年,即乾隆二十五年。

全称粉彩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是景德镇官窑为当年圆明园内海晏堂特制贡品。

“天下一木濑大和守藤原信重作”大铜镜,日本江户时期制作的大铜镜,约在明末传入中国。

宁波、泉州和广州是明代设有市舶司的对外贸易港口,这大铜镜是日本堪合贸易船输入泉州港供奉给开元寺的。
















下图【(战国)蟠螭纹铜鉴】水中自顾。



战国时期,镜背出现了禽兽、蟠(pan,二声)螭(chi,一声)等复杂的装饰。

战国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铜镜铸造体系,这一时期出土的铜镜数量非常多,

【海水双鱼铜镜】


【明清喜镜】

【双扭铜镜】商代、西周的铜镜也以圆形为主,背面的装饰比较简单。镜背面中央有可以穿绳子的钮。

下图【‘中国大宁’铜镜】穿越两千年的时光,祝福“中国大宁”。西汉“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
金匮保存皇家档案
这些金匮,其表面錾刻着精美的云龙纹,仔细看,每个金匮上的祥龙造型各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金匮来自明清不同朝代。
金匮内存放的实录和圣训为大红绫本,实录有满、汉、蒙文3种文本,圣训有满、汉2种文本。
正是每个朝代审美特点、铸造技术各不相同,让今天的我们得以见到这些独具特色的精美纹饰。据记载,明朝制造金匮19座,清承明制,继续制造金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藏金匮152座,参照乾隆朝《皇史宬全图》中的金匮数量,将其中32座保存在皇史宬正殿,其余迁入该馆新馆。
除金匮外,正殿内,石台东北和西北角各立有石碑一座,东北角石碑上刻有乾隆帝“恭瞻皇史宬”诗文,西北角石碑上刻有乾隆十五年(1750年)恭送实录、御容及玉牒至盛京的御书。
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
是1957年10月20日出土于北京明定陵地宫的属于孝端皇后的凤冠,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该冠通高48.5厘米、冠高27厘米、径23.7厘米,重2320克。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九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八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一金凤,共九龙九凤。
冠上共嵌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115块,珍珠4414颗。该冠上面翠鸟的羽毛光泽感好,色彩艳丽,再配上金边,显得富丽堂皇,且永不褪色。该冠的点翠难度相当大,不仅点翠的面积大(有翠凤、翠云、翠叶、翠花),而且形状复杂。尤其是翠凤,均作展翅飞翔状,凤尾展开,羽毛舒展,富灵动感
。
海晏河清尊(清乾隆霁青金彩海晏河清尊),
制成于1760年,即乾隆二十五年。全称粉彩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是景德镇官窑为当年圆明园内海晏堂特制贡品。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由中国工美集团采用景泰蓝和花丝镶嵌两种技法,依照清海晏河清尊为原型打造《海晏河清》盛世国尊,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成为新时代推动传统文化复兴,彰显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非遗文化载体。
铜镜知千秋,文脉传万古——国家博物馆“镜里千秋”文化展
国家博物馆为铜镜专门开辟了一个展厅,从1000件馆藏铜镜中精选了260面形态各异的铜镜,通过铜镜来照射出中国文明的发展轨迹。
《庄子·德充符》里记载,“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后来“鑑”的发音变成“镜”。【(战国)蟠螭纹铜鉴】水中自顾。
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甘肃为中心的齐家文化出土了圆形铜镜。
商代、西周的铜镜也以圆形为主,背面的装饰比较简单。镜背面中央有可以穿绳子的钮。
春秋时期的出土铜镜不多,但铜镜背面开始装饰简单的鸟兽了。
战国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铜镜铸造体系,这一时期出土的铜镜数量非常多,镜背出现了禽兽、蟠(pan,二声)螭(chi,一声)等复杂的装饰。
汉代中华文明发展到新的阶段,铜镜在这一阶段发展迅猛,出现全国性的铸镜中心,山东淄博就是当时的铸镜中心镜。丹阳(今安徽当涂)盛产铜矿,所产的铜镜选料精细,质地优良,铸工精巧,所以丹阳镜是汉代镜中精品。这一时期一大特点是铭文成为了装饰的一部分。
国宝级青铜器西周何尊上的铭文“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官方记录。而此次展览中也有一面铜镜,穿越两千年的时光,祝福“中国大宁”。这就是国宝级重器:西汉“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
隋唐时期,社会生产进步,对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昌盛,是铜镜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高峰。
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社会经济、商业贸易的显著发展和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铜镜的实用功能更受到关注,故事镜和各类铭文镜最具特点。铸镜中心有浙江湖州和江西饶州等地。
明清时期,官方铸镜数量大,工艺要求高。民间铸镜也有很多,除了常见的花鸟等故事题材以外,铜镜多以不同数目的大字组成纹饰,表达美好的祝福,例如“五子登科”、“状元及第”、“位至三公”、“君宜高官”、“长宜子孙”等等。
后一篇: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