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刹海、烟袋斜街(1)

标签:
旅游历史教育健康文化 |
分类: 国内旅行 |
什刹海,俗称“后三海”是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烟袋斜街清代以经营烟袋烟具古玩字画为主。
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
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城区,毗邻北京城中轴线。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2000年批准的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什刹海地区面积是最大的。
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
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一。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
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则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来赞美什刹海的神韵。什刹海景区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随着游客的增多,这里逐渐出现了一些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因此,也成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
烟袋斜街(Yandai
Diagonal
Street),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核心保护区内,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为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32米,均宽4米
。
烟袋斜街形成于元代,初称“打渔厅斜街”,清乾隆年间称“鼓楼斜街”,清末时期改称“烟袋斜街”,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清代末年以经营烟袋、烟具、古玩字画为主,有“小琉璃厂”之称。
街道内建有广福观、三元伏魔宫、烟袋斜街铺面房等文物保护单位,整体保留了传统胡同风貌 。2010年11月10日,
烟袋斜街被中国文物报社公布为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2022年2月21日,烟袋斜街被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公布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
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