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2023-10-06 20:53:56)
标签:

旅游

历史

文化

教育

健康

分类: 粤闽港澳
汕头小公园没有公园,是骑楼老街修缮,小广场周围的老商业街区,记录汕头城市历史。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的妈祖庙与关帝庙,古香古色,雕花屋顶屋檐,色泽艳丽,颇有地域特色。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老妈宫戏台:清朝嘉庆年间(公元 1760—1820 年)兴建了“老妈宫戏台”。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老邮局:1922年建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这里有点人潮,是对着“汕头旅社”来的,拍照,回顾历史记忆。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汕头小公园,不是公园是历史!(2)


老妈宫戏台,原为建成于清嘉庆年间(公元1760-1820年)的汕头老妈宫对面的空地。

老妈宫对面曾经有座戏台,在启动修缮之前,位于老妈宫对面的是一座不起眼的二层半旧建筑,建筑物侧面及后方,则发现二楼外墙的罗马柱,穿过铺间进入室内,其开阔的楼梯、四周的廊柱、三角屋顶颇具气势,隐约透出其曾经繁华的印记。2017年9月对老妈宫戏台进行复原修建竣工。

清朝嘉庆年间(公元 1760—1820 年)兴建了“老妈宫戏台”。每逢妈祖诞旦与重大民俗节庆日,民众在此搭建戏台举行演出。戏影幢幢,人潮挤挤,史称“妈宫前”。

平时,妈宫前空地则作为商贸集市,柴米油盐淡水、药材裁衣修船等行档一应俱全,是为汕头埠最早的“闹市”。

1930年,国民政府将老妈宫戏台建设成为汕头第一市场(亦称升平市场)。据史料记载,当时一、二楼为农贸集市,三楼为升平戏院。

解放后,该建筑物先后作为商贸市场、商品交易所和市百货文化品公司办公经营场所。

2016年,“老妈宫戏台”被列入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改造规划圈,同时在原址修缮更新了“老妈宫”戏台
“妈宫前”(老妈宫戏台),是汕头作为海丝重要门户的历史遗迹,也是老一辈汕头人及海外华侨的集体记忆。

汕头邮政总局大楼,
俗称“老安平邮电局”或“安平邮局”,1922年竣工,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海安街道怀安居委外马路24号。
汕头邮政总局大楼坐东北向西南,二层建筑,石、钢筋、洋灰的三合一结构,是广东保存最完整的两座采用欧陆式建筑风格的邮政建筑实体之一,也是是汕头开埠以来的第一所自建邮局,见证了汕头、广东乃至中国邮政通信发展历史。

其占地面积1449平方米,建筑面积1042.8平方米,整幢建筑保留完好,是游客多至之地。2005年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汕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汕头旅社

旧址始建于1948 年,坐东北向西南,为五层欧式骑楼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246.33平方米。

汕头旅社凝结着海内外潮人的乡愁,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汕头故事。随着汕头小公园开埠区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工作的开展,汕头旅社的历史记忆走到人们面前被记录、被了解。

2011年将汕头旅社旧址列入《金平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査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认定该旧址对于研究汕头早期的金融经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汕头城市记忆
汕头在遭受民国七年(1918年)潮汕大地震和民国十一年(1922年)“八·二”飓风灾后,汕头老市的平房旧房倒塌无数,急需进行恢复重建,重新规划改建的倡议应运而生。民国十一年(1922年),汕头市政厅开始着手编制“市政改造计划”。

民国十二年(1923年)汕头市政厅将编制好的市政改造计划上报审批,因政局原因未予批准实行。民国十五年(1926年),鉴于当时汕头自身商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及两次特大自然灾害的严重破坏,汕头市政厅将重新修订的规划再次报呈广东省政府。在获得省政府的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行。汕头市政厅着手对老市区进行规划改建,划分出工、商、居住、游乐等功能分区。

20世纪30年代中期,已经设立市政厅的汕头形成了以小公园为核心的环形放射状路网格局,建筑上以装饰美观、中西结合的骑楼建筑为代表。

其中利安路以西片区是原汕头商业商贸发展的核心区域,集中了较为出名的商店、酒家、银号、客栈、戏院以及邮局等公共商业服务设施,见证和承载了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

汕头商业之盛仅次于上海、天津、大连、汉口、广州、青岛,位居中国第七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