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2022-04-09 13:26:58)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教育

健康

分类: 粤闽港澳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汉风唐韵——五代南汉历史与文化部分,主要介绍南汉历史。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康陵墓发现石碑,《天皇大帝哀册文》,碑文载明墓主身份,是南汉开国皇帝--刘岩(yan)。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3)

历史上在广州建国的朝代至少有三个,其中南越国与南汉国较著名。
汉初时赵佗在广州建立南越国,南越国历五帝,共93年(公元前208年~前111年)。

到五代十国时期,刘岩在这里又建有“南汉国”,南汉国历四帝,共55年(公元917年~971年),。

明朝末年,南明”王朝(该政权仅维持40天)也在广州建都,公元1646年11月2日南明唐王朱聿鐭在苏观生等拥戴下于广州称帝,年号“绍武”。


南汉二陵:是指五代十国之一南汉国,刘隐的德陵和高祖刘岩的康陵。

刘隐是继父亲刘谦后逐步统一岭南,进位清海节度使。后进封为南海王。
刘隐其弟刘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广东广州)称帝,改广州为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十一月,改国号汉,史称南汉, 后又更名刘,史称南汉高祖。   


高祖刘岩,又称为南汉高祖刘(889年942年),初名刘岩。
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南汉开国皇帝。


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之一。
位于现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历四帝,国祚五十五年。

追溯至唐天祐二年刘隐正式担任清海节度使算起,刘氏政权历五主,存在长达67年。  是岭南历史上继南越国后建立的第二个地方割据政权。

刘隐的文治武功(他的德陵)

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今广东省封开县)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刘谦死后,刘隐继承父职,逐步统一岭南,进位清海节度使。后进封为南海王。 
 刘隐网罗中原南逃的士人,留置幕府。并新、邕二州,平江东70余寨,又凿禺山扩建广州城,名为新城,城内建双阙。一跃成为岭南强藩。 

 刘隐死后,其弟刘袭封。刘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广东广州)称帝,改广州为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十一月,改国号汉,史称南汉, 后又更名刘,史称南汉高祖。南汉立国后,参照唐制立国,建三省六部等中央机构,开科取士。以文人和宗室诸王出任节度使,削弱方镇权力、逐步摧毁方镇制度。对外结好邻国,鼓励通商贸易,国势日趋富强。

南汉中宗时期,南汉乘南唐灭楚之机,定宜、连、梧、严、富、昭、柳、龚、象等州,南汉始尽有岭南之地。南汉的行政区划基本继承唐朝的建制。南汉升广州为兴王府,作为国都。在州县稀疏的粤东和粤北,增置1府4州。南汉后期,全境共辖60州、214县。 

南汉政权为了科敛重赋并镇压人民的反抗,南汉统治者滥用酷刑,民众不堪其苦。南汉统治者还亲近宦官,使得宦官势力逐渐成长,参预朝政。971年为北宋赵匡胤所灭。


公元893年,刘谦去世,把封州交给了长子刘隐。要想研究南汉,刘隐是必不可少的人物,没有刘隐就没有刘岩。但刘隐不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梁乾化三年(913年)三月,南海王刘隐病死,刘岩接过兄长的权杖,开始了让历史哭笑不得的传奇统治。




刘岩的作为与做人的奇葩(他的康陵)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刘岩最先搞出来的。

刘岩知道武人执政的危害性,他把地方州县长官的职务都交给文人打理。宋朝的“知某州军事”,实际上率先实行于南汉。南汉的武将不再担任地方职务,而军权则统一于刘岩,避免了武人专权的可能性。

解决内政之后,刘岩又相继攻占了韶州、容州、邕州,巩固了南汉边防,势力巩固之后呢,就得搞外交了。刘岩的外交思维很简单,秦国那一套远交近攻。刘岩经常和北边的邻居马殷交手,双方各有胜负,不过楚国的综合实力远远强于南汉,所以,刘岩想到了办法,那就是和亲,与马殷的女儿联姻。

刘岩派人向马殷求婚,欲结二国之好。马殷知道刘岩的小心思,但他一时也吃不掉刘岩,索性就利用女儿的关系绑住刘岩。

刘岩一开始并没打算称帝,只是打算安心做个后梁的附庸。刘岩派人去汴梁,希望朱友贞能封自己为南越王,主要是在刘岩的几个邻居中,只有刘岩的级别最低,导致刘岩和诸国进行外交往来时不太方便。刘岩这个条件并不高,因为当时,后梁的势力范围也伸不到那么远,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但朱友贞拒绝了。

刘岩万万没想到这点要求朱友贞都不满足,气得刘岩连国王都没兴趣当了,直接当皇帝。梁贞明三年(917年)三月,刘岩在广州称帝,国号大越,改元乾亨,并改广州为兴王府。此时的南汉政权,统治根基比较稳固。此后,刘岩就忘乎所以,奇葩行为越来越多了。

有了权力,就会通过践踏别人的尊严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刘岩不会例外。刘岩的爱好有很多,但有一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杀人。刘岩把他的皇宫变成屠宰场,经常抓人绑到刑架前大卸八块。

刘岩就喜欢看别人的尊严在自己的践踏中慢慢丧失,他经常沉醉于这种残酷的满足感中。刘岩高坐于大殿之上,流着口水欣赏着这人间最残酷血腥的场景,脸上写满了骄傲与自豪。

比如兵部尚书赵光胤,他出身中原名门,对刘岩这种地方土豪瞧不上。刘岩为了拉拢赵光胤,暗中模仿赵光胤笔迹,然后通过这封假信把远在洛阳的赵光胤家属都接到广州。赵光胤解决了后顾之忧,对刘岩感恩戴德,从此至死效命于大越国皇帝刘岩。

刘岩对大越国皇帝这个称号不太感兴趣,因为刘岩姓刘,那么最合适的国号自然就是“汉”了。
大越乾亨二年(918年)二月,刘岩把国号改为大汉,史称南汉。

刘岩的大汉气派很大,实际上就是一个割据两广的土财主。刘岩别的东西不多,但特别有钱,所以糟蹋得起。因为两广地近南海,珊瑚玛瑙很多。刘岩把金银宝贝都当成装饰品,甚至用水晶琥珀雕成日月形状,悬在宫中。
刘岩的钱其实也不全是靠这些珊瑚玛瑙,而是利用两广的特殊地利与洋人做生意。南汉利用唐朝海外贸易的基础,继续与海外诸国做贸易,大发其财,很多洋人蹈海而来,在两广登陆,把外国的洋钱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物品。

刘岩同样很关注中原的局势,中原的一兴一亡,必须会对两广产生重大影响。当李存勖战胜了朱友贞时,刘岩坐不住了。他听说李存勖是当代光武,那肯定是要统一天下的,自己的两广土皇帝怕是当不长了。刘岩派宫苑使何词去洛阳探查李存勖的虚实。何词也是个人才,他一眼就看穿了李存勖建立的那个虚假的中兴盛世,回来后他告诉刘岩唐朝肯定会分裂,在确信李存勖不可能南下后,刘岩彻底放心了,还停掉了给后唐朝廷的朝贡。

刘岩的奇葩之处不此,南汉乾亨八年(924年),刘岩做了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他给自己改了名字。刚开始,刘岩改名叫刘陟,后来,刘岩觉得不太霸气,不符合自己南霸天的地位,又改名为刘。不过还没等刘这名记熟,这位南霸天又改名了。改名的原因,是因为坊间传言刘氏有一天会被姓的篡位。刘岩突然脑洞大开,发明了一个字,音同岩,意为飞龙在天,非常霸气。不过字典里并没有这个字,但就是喜欢这种霸气。而南汉周边的政权,都体会到了刘岩的这种“霸气”,惹了这个疯子,谁都没好果子吃。马殷是刘岩的岳父,想占女婿的便宜,结果被刘岩一通暴打,老脸都丢光了。还有交趾的典承美,因为不服刘岩,刘岩呵呵一笑,直接把曲承美五花大绑弄到了广州。

刘岩为人凶残,但他知机,参透人生进退,也算是个聪明人。南汉在刘岩时代稳如泰山,但危局却潜藏在暗流中,这就是很多皇帝都解决不了的立储问题。

刘岩有二十多个儿子,但长子刘洪度却不为刘岩所喜欢,刘岩最喜欢的是次子刘洪昌。但刘岩比谁都清楚,他死后,他的这群儿子为了那个位置一定会血腥厮杀。当然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留下一个准备继位的儿子,余皆处死,不过虎毒不食子,刘岩不打算这么做。

随着刘岩的日渐衰老,他告诉右仆射王翻:洪度与洪熙皆不足成大事,只有洪昌可以。不过我的儿子们成才的不多,我死之后,他们必然兄弟阋墙,就像老鼠钻进了牛角,让他们作去吧,只是不知道他们还能猖狂多久?事实证明了刘岩悲观的判断是正确的。为了那不算大的最高权力,刘岩的儿子们自相残杀。杀来杀去,刘岩二十多个儿子只剩下一个,那就是最终的胜利者刘晟。
(原载‘调侃历史’)

南汉刘岩康陵发现与发掘

刘龑墓葬于北亭洲,明崇祯九年秋因“雷出奋而成穴”被人发现,且有哀册文碑自铭“康陵”,当地村民亦知其所在,称之为“刘皇冢”或“刘王冢”。而刘龑的兄长刘隐的德陵则只见于文献所载,知其位于“海曲”(即今小谷围岛北亭村附近),明清两代文献中却均无德陵被盗见于后世的载述。

崇祯九年秋天(公元1636年),广东番禺东二十里北亭洲,是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
突然一声巨响,一座高大的土丘被雷击中,顿时出现了一个大洞,这一幕恰巧被住在附近的一位农夫看到。

稍稍雨驻,这位农夫近前查看,只见黑黝黝的洞口之下似乎深不见底,于是扔了一块石头下去。
石头落地,继而有空旷之音传出,下面空间应该很大,农夫判断这应该是一座古墓,故而心中窃喜,你道为何?因为有古墓就有财宝。
但是他怕墓中有机关或者毒气,不敢下去,遂扔了一只鸡进去。第二天听到洞下传来鸡鸣的声音,鸡还活着,证明下面很安全,于是农夫带着几个儿子下入墓中。
果然如预料的那样,下面奇珍异宝无数,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不料,就在农夫往家搬运财物的过程中被邻居发现,消息不胫而走,很快成群结队的人进入墓中抢夺。

县令亲临现场,除了没收了所有人的财宝外,对墓中所余之物也搜捡一空,甚至连墓主的尸骨也被人拖了出来焚毁。这件事情完整地记载在明末清初广东著名学者屈大均的笔记《广东新语》中。
该墓被洗劫后,没有人填埋,数百年来一直洞开,中间不知有多少人去其中捡漏,文革时期还一度成了附近村民的牛棚和猪圈。

斗转星移,时光如梭,2003年一支考古队对这座墓葬进行了发掘。
很遗憾,被盗得很彻底,除了一些碎陶片外,已无其它有价值的文物。
不过在墓中发现了一块石碑,碑文告诉了我们墓主人的身份,他就是南汉开国皇帝--刘(yan)。


刘晟南汉第三帝(刘晟的昭陵)

刘晟(920年-958年),原名刘弘熙,兴王府番禺县(今广东省广州市)人,南汉第三位皇帝,汉高祖刘第四子,汉殇帝刘玢之弟。

刘晟原封晋王,刘玢即位后骄傲奢侈,不理政事,荒淫无道,并且猜忌诸弟,刘晟因此有政变之意。光天二年(943年),刘晟杀兄刘玢自立,改元应乾。

刘晟生性荒淫暴虐,得志之后,专门用威势刑法统治下民,多诛灭旧臣以及自己的兄弟、侄子,将侄女收入后宫。又任用宦官、宫女为政,使南汉国力日益衰弱。

乾和六年(948年)刘晟派兵攻南楚,不久南楚内乱,乾和九年(951年)趁南楚为南唐所灭之际,占有南楚岭南之地。乾和十四年(956年),周世宗柴荣平定江北,刘晟恐慌,派人到后周京师朝贡,但被南楚所拦住,企图未能实现。
乾和十六年(958年),刘晟在城北选定墓址,修建陵墓,刘晟亲自视察。同年秋去世,终年三十九岁。谥号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庙号中宗,陵号昭陵。子刘鋹继位。


昭陵为南汉中宗刘晟的陵墓,
昭陵为南汉中宗刘晟的陵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东圃石马村,1954年发掘。
南汉中宗昭陵,墓地三面环山,墓前原有石马、石象等。墓为券顶砖室,有斜坡墓道。全长11.64米,内分主室、过道和前室三部分。前室左侧有分格的器物箱(共分8格),埋藏于地面之下,箱中的随葬品仍保存原样;右侧有半圆形耳室。此墓已经被盗,墓室有许多处盗洞。

随葬品只剩下陶瓷器,有33件青釉瓷罐和147件灰陶罐。其中4件夹耳青釉瓷罐造型特别,盖沿出横梁,扣入器肩的夹耳中,有孔,可用绳子贯穿。提揭时盖子不会滑脱。
罐表里施釉,出土时釉色青翠,日久变色转青黄。在少数墓砖的表面或一侧有刻画文字。有“陈怀甫”、“张徊”、“六月十三日张匡 ”和“乾和十六年四囗兴宁军囗”(砖残断,文字未完)等字样。

刘鋹南汉末代皇帝
刘鋹(942年-980年),原名刘继兴,南汉中宗刘晟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汉末代皇帝。
初封卫王。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年),刘晟去世,刘继兴继位,改名刘鋹,改元大宝。刘鋹在位期间,荒淫无度、统治昏庸,国力大衰,朝政糜烂不堪。

刘鋹政事皆委诸宦官龚澄枢及女侍中卢琼仙等人。 
刘鋹又认为群臣都有家室,会为了顾及子孙不肯尽忠,因此只信任宦官,臣属必须自宫才会被进用,以致一度宦官高达二万人之多。

南汉大宝十三年(宋开宝三年,970年),宋朝派潭州防御使潘美攻南汉。南汉旧将先前多因谗言而被杀,宗室亦遭翦除殆尽,掌兵权的只有宦官而已;楼船战舰、武器盔甲全部腐朽。

南汉大宝十四年(宋开宝四年,971年),宋军进逼。刘鋹纵火焚毁宫殿、府库,挑选十几艘船,满载金银财宝及嫔妃,准备逃亡入海;还没出发,宦官与卫兵就盗取船舶逃走,刘鋹投降,南汉灭亡。后押送至东京,与南汉官属一同献俘于太庙、太社。宋太祖赵匡胤赦免刘鋹,并任命其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右千牛卫大将军,封恩赦侯。

开宝八年(975年),宋灭南唐后,将刘鋹改命左监门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宋太宗即位,再改封其为卫国公。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刘鋹去世,被追赠为太师,追封为南越王。刘鋹无谥号、庙号,史家所以习称其为南汉后主。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