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瓷枕(2)

(2019-11-16 21:38:14)
标签:

历史

收藏

旅游

文化

杂谈

分类: 粤闽港澳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枕藏品成系列、有规模,纵可囊括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陶瓷枕,
瓷枕(2)
最早的陶瓷枕实物多发现于唐代。唐代的陶瓷枕多为小型的扁方形或微长方形枕,多为绚烂的三彩或绞胎枕。
瓷枕(2)

瓷枕(2)

瓷枕(2)

瓷枕(2)

瓷枕(2)

瓷枕(2)

瓷枕(2)

瓷枕(2)

瓷枕(2)

瓷枕(2)

瓷枕(2)

瓷枕(2)

瓷枕是中国古代汉族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枕上用彩釉绘成精美的图画或题上诗句。南宋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著名的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中提到的“玉枕”是指青白釉瓷枕。

瓷枕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唐和五代以前的瓷枕多以模印、细划绞胎等为主;宋金时代则以绘画为主,同时出现了更为复杂的装饰手法,这一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生产的瓷枕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包括几何形枕、兽型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瓷枕的装饰纹样也多彩多姿。下面请您欣赏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藏历代瓷枕。



我国的枕种类很多,但总的可分为软枕与硬枕两大类,至少在汉代以后一直是软硬两种枕并行的。在古代,枕的用材多是因地制宜,最先可能用木头、石头、土块、竹藤……这也可能是枕字从“木”旁的最原始的原因。高级点的用玉石、玛瑙等这些直接可以经过原料的原始物理加工形成的枕,而之后社会生产达到一定水平,才逐渐有了棉枕、铜枕、陶瓷枕或几种材料的复合枕等这些较为复杂且需要物理、化学加工的枕。如西汉南越王赵眜墓就出土有墓主人的软枕——丝囊珍珠枕,还同时在该墓西耳室出土了属于硬枕的滑石枕。而由于软枕内的有机填充物和用于包裹的有机丝织品不易保存,留给我们的古代枕多是诸如陶瓷、石、木等材质的硬枕,所以说,古人并不只枕硬枕。但硬枕与硬床相配,也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寝室文化不同的一大特点。

《荀子·礼论》中有“齐衰、苴杖、居庐、食粥、席薪、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表示为悼父母之丧,以土块为枕,表示极其哀痛。此风俗一直延续了上千年,甚至《明史》有记载进士曹阂因“母终,枕块,得寒疾卒”,这枕就不仅仅是安睡的意义那么简单了。虽然文献里对枕屡有记载,但考古发现最早的枕的实物是在战国时期。汉墓中也发现以日常用枕作为随葬品的,但与玉衣、玉面罩等配套的玉枕,应该是专门制作的玉殓具。而且出土铜枕、玉枕的墓葬,墓主均为诸侯王以上的高级贵族,可见枕与丧葬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最早的陶瓷枕实物多发现于唐代。唐代的陶瓷枕多为小型的扁方形或微长方形枕,多为绚烂的三彩或绞胎枕。对于此类小型枕的用途存在各种争议,有尸枕、脉诊、腕枕、镇纸、台座之说,日本更有镇坛具一说。笔者认为小枕的出现很可能与唐代崇尚高大蓬松的发式有直接关系,是为了在午憩时保持如云般的发式而做的项枕(项指颈的后部),亦便于随身携带。具有代表性的有河南巩县窑的三彩花花枕(图1)、湖南长沙窑的釉下彩绘枕(图2)、安徽寿州窑的黄褐釉剪纸贴花枕(图3),枕产品也多见于这3个窑址,亦有陕西产的三彩枕、越窑产的青瓷枕等。还有少量仿生形小枕,如巩县窑的兔形绿釉枕(图4)。兽形瓷枕巧妙地把雕塑手法运用于瓷枕,喻含了驱邪求福的习俗。《新唐书·五行志》记载:“韦后妹尝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可知唐人制作兽形枕,意在“辟邪”“辟魅”“宜男”与“服妖”,其中兔为“明月之精”,亦有“宜孕”的寓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