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鄞江上化山石宕:人类的鬼斧神工(三)

(2013-06-10 21:22:33)
标签:

采石场

面的

方形

影子

生意

分类: 宁波周边旅游

鄞江上化山石宕遗址,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小溪石产地,开采于元成宗大德元年,即公元1297年,抗战时因为采石生意不佳而关闭,采石历史延续了近700年,据传它山堰水利工程的所用石料都来源于鄞江上化山。它山堰建于唐代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下图:一个立体方形采石作业面,长宽高各有十几米,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天然石窟客厅,从里面向外看,人只是一个小小的影子。

鄞江上化山石宕:人类的鬼斧神工(三)
下图是从外面向上面的石窟客厅看,树木已经掩映封堵了入口。走过树丛草丛,爬上去,才能进入石客厅。鄞江上化山石宕:人类的鬼斧神工(三)
从远处看这个石窟,是镶嵌在山体上的一个不大的长方形。而整个山体中还有几处这样的石窟,很难进去。鄞江上化山石宕:人类的鬼斧神工(三)
人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中,凭借着锤子铁钎,无数人的力量构成了真正的鬼斧神工,在开采石材的同时,也切削得山体直上直下,壁立万仞,矗立奇峰,绝壁似天成。
鄞江上化山石宕:人类的鬼斧神工(三)
山顶上树木还茂盛,切削过的石体,色泽粉红且有岁月雨水冲刷痕迹,崖壁石逢中生长了植物,彼此相得益彰。
鄞江上化山石宕:人类的鬼斧神工(三)
现代机械在采石?还是在修筑攀岩公园?机器设备在山角下显得渺小。
鄞江上化山石宕:人类的鬼斧神工(三)

鄞江上化山石宕:人类的鬼斧神工(三)

鄞江上化山石宕:人类的鬼斧神工(三)

鄞江上化山石宕:人类的鬼斧神工(三)
下图宽阔平整的地面,完全是天然石质大道,应该是千百年中,人们在没有现代运输工具情况下,靠人力和滚动运石,研磨得地面光滑平展。
鄞江上化山石宕:人类的鬼斧神工(三)

鄞江上化山石宕:人类的鬼斧神工(三)
从采石场的半山腰,可向下观看附近的农田、晴江、远山、公路,一派欣欣向荣。
鄞江上化山石宕:人类的鬼斧神工(三)

鄞江上化山石宕:人类的鬼斧神工(三) 

(下述内容摘自《梅园石史话》作者:孙武军)

   鄞江古称小溪,王元暐在小溪开采的筑堰之石,后世称为“小溪石”,广泛应用。小溪石为火山碎屑岩,颜色酱红,难觅大石料,大多凿成长条石、方石板之类,作为宅第、桥梁、道路等建筑用材。
大隐古与小溪同属句章,现属余姚。秦汉间“四皓隐士”之一的夏黄公曾在此居住,故得名“大隐”。

  大隐距梅园不远,采石历史也很悠久,大隐石与小溪石、梅园石并称“宁波三石”。大隐石虽也可用于宅墓坊轩的装饰雕刻,但更为出名的是“大隐石板”。

  而梅园石,虽也用于造桥铺路,但更为出名的,却是石刻艺术。

  梅园石的开采与应用

   距宁波城西约20公里处,四明山支脉锡山与梅园山静静坐立。两山山脚下有一座古村,叫梅园村。梅园得名于汉代高士梅福。当年梅福从江西入浙,攀过四明山,小住梅园。

  梅园村现有梅锡、梅溪等十个不到的自然村落,沿山脚散开,南北相距不过两公里。梅园石就产于这片狭小的区域。

  四明山方圆八百里,石有花岗岩、石灰岩质,更多的是砂砾沉积岩和凝灰岩,梅园石属火山砾凝灰岩。其优美的色泽,甚是符合它名字中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画境诗意。

  梅园村位于鄞西古镇鄞江镇。甬江支流鄞江穿过古镇、通海而去。唐大和七年(公元833年),鄞县令王元暐为根治水患,率众在鄞江上修筑它山堰。从此,鄞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宕开采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