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鄞江古代采石场:人类的鬼斧神工(二)

(2013-06-10 21:16:38)
标签:

旅游

工艺

同时

原因

小溪

分类: 宁波周边旅游

鄞江古代采石场,是人类的鬼斧神工。 鄞江古称小溪,王元暐在小溪开采的筑堰之石,后世称为“小溪石”,广泛应用。小溪石为火山碎屑岩,颜色酱红,难觅大石料,大多凿成长条石、方石板之类,作为宅第、桥梁、道路等建筑用材。
鄞江古代采石场:人类的鬼斧神工(二)

鄞江古代采石场:人类的鬼斧神工(二)

鄞江古代采石场:人类的鬼斧神工(二) 大隐石与小溪石、梅园石并称“宁波三石”。大隐石虽也可用于宅墓坊轩的装饰雕刻,但更为出名的是“大隐石板”。大隐古与小溪同属句章,现属余姚.  大隐距梅园不远,采石历史也很悠久,
鄞江古代采石场:人类的鬼斧神工(二)

鄞江古代采石场:人类的鬼斧神工(二)

鄞江古代采石场:人类的鬼斧神工(二)

鄞江古代采石场:人类的鬼斧神工(二) 
左侧是采石时形成的擎天柱,后面是采石形成的石屋,脚下是采石形成的平台,头顶上是采石形成的天花板。置身于采石场,能感受到古代工匠凿石的钎锤声,能看到他们留下的痕迹。
鄞江古代采石场:人类的鬼斧神工(二)
不知何故,他们留下了这个擎天柱?用一根大石柱支撑着上面硕大的山体,为了干活时遮风避雨挡阳光?还是为了开采新的工作面?
鄞江古代采石场:人类的鬼斧神工(二)

鄞江古代采石场:人类的鬼斧神工(二)

鄞江古代采石场:人类的鬼斧神工(二)

鄞江古代采石场:人类的鬼斧神工(二)

鄞江古代采石场:人类的鬼斧神工(二)
这个大古屋,方方整整,横平竖直,长宽十几米,高也有近十米,好像是石匠们生活的地方。
鄞江古代采石场:人类的鬼斧神工(二)

鄞江古代采石场:人类的鬼斧神工(二)

(下述内容摘自《梅园石史话》作者:孙武军)

 梅园村位于鄞西古镇鄞江镇。甬江支流鄞江穿过古镇、通海而去。唐大和七年(公元833年),鄞县令王元暐为根治水患,率众在鄞江上修筑它山堰。从此,鄞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宕开采史。鄞江古称小溪,王元暐在小溪开采的筑堰之石,后世称为“小溪石”,广泛应用。小溪石为火山碎屑岩,颜色酱红,难觅大石料,大多凿成长条石、方石板之类,作为宅第、桥梁、道路等建筑用材。

  古代采石场书面语叫“石宕”,而宁波俚俗的叫法称“塘”、“石塘”、“塘山”。塘山是以山体为采石场地,最终把整座山采为平地。如果继续向地表以下采进,就转化为塘了。塘山开采成本和难度相对较低,而塘是向下掘进,采出的石料要向地面输送,难度和成本就较大。但从石料材质上看,塘远胜于塘山。

  华兴塘是梅园现知一口最古老的塘,也即最早的梅园石开采地。由于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没有人知道华兴塘的开凿年代。

  古代梅园石的开采,异常辛苦。工人们凭锤凿采石,采出的石头用手推车和扁担搬运到地面。黄宗羲在《四明山志》中说:“东浙碑材,不能得太湖石,次之梅园。质颇近腻。今石孔久闭,佳者亦不易求矣。”看来,梅园石的开采在清代早期已被限制。

  当年,住在宁波的英国传教士戈柏为何不到梅园采石场,而是去大隐,答案似乎可以从这本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编写的《小溪志》中得知。《小溪志》收录了当年宁波知府胡为和鄞县知县徐为的禁令,永禁在锡山、梅园山采打石料。而严禁在此采石的原因,竟是因锡山、梅园山为宁波城的主护脉,在此采石,破坏风脉,将导致灾害。可见当年梅园石石场在被限被禁之间,虽也有开采,但想必规模不大。所以戈柏要去名声更大的大隐石场了。自唐宋以来的梅园石开采史,到清末已经式微。

  今天,小溪石开采业已近衰落,而梅园石还有一定规模的开采。锡山、梅园山距小溪往北五里。大约在小溪石大规模开采的同时,这一带也开始了石宕开采。虽距离小溪不远,但这一带开采的石料与小溪石明显不同,后世称为“梅园石”。梅园石往往是整体大石料,石质细腻,硬度适中,色泽淡红,素雅美观,极适宜大型工艺雕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