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片石山房”

标签:
建筑风格小花园祠堂门楣专家 |
分类: 长江三角洲旅行 |
相传“片石山房”的假山石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和尚之手,可算是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了"。专家们认为,“片石山房”叠山之妙,在于独峰耸翠,秀映清池,当得起"奇峭"二字。石壁、石磴、山涧三者最是奇绝。假山前有楠木厅三间,据说在扬州园林中,也是资格最老的建筑了。何氏祠堂建在此。
片石山房于1989年复修,门楣上的“片石山房”额系移用石涛墨迹。此园的设计,以石涛画稿为蓝本,顺自然之理,行自然之趣,表现了石涛诗中“四边水色茫无际,别有寻思不在鱼。莫谓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庐”的意境。园中假山丘壑中的“人造月亮”是一奇观,盈盈池水,盎然成趣。片石山房是何园的园中园,又名双槐园,所以何园又有大花园、小花园之说,相传是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
石涛(1641-约1718年),姓朱,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等。他是明朝末代王孙,出生后不久,明朝便灭亡了,为逃避清朝统治者的迫害,他和哥哥在明皇室内宫的安排下,出家做了和尚。进入片石山房,门厅有滴泉,形成"注雨观瀑"之景。南岸三间水榭别具匠心,与假山主峰遥遥相对。西室建有半壁书屋,石涛曾写过一首诗:"白云迷古洞,流水心瘪然。半壁好书屋,知是隐真仙。"中室涌趵泉伴有琴桌,琴声幽幽,泉水潺潺,给人以美的享受。东室有古槐树根棋台,抬头可见一竹石图,形成了琴、棋、书、画连为一体的建筑风格。
片石山房又名双槐园,园以湖石著称。园内假山传为石涛所叠,结构别具一格。主峰堆叠在两间砖砌的“石屋”之上。有东西两条道通向石屋,西道跨越溪流,东道穿过山洞进入石屋。山体环抱水池,主峰峻峭苍劲,配峰在西南转折处,两峰之间连冈断堑,似续不续,有奔腾跳跃的动势,颇得“山欲动而势长”的画理,也符合画山“左急右缓,切莫两翼”的布局原则,显出章法非凡的气度。
前一篇:扬州“何园”与何芷舠(2)
后一篇:扬州“东关老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