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记者职业以全社会为活动舞台。
(2009-09-09 19:06:07)
标签:
活动舞台全社会弄潮儿姚文元中国 |
分类: 杂谈 |
一般的社会工作,都有大致的活动范围,很多情况下,工作的活动范围都比较狭窄。农民在田地里劳作,工人在工厂中做工,士兵在军营里习武,教师在学校教书。还有一些职业,在社会上的活动范围比较宽泛,商人在商场中在商海里经商;国家公务人员在自己管辖的行业范围内活动;学者专家在相关行业中游历或讲学。记者的活动范围,则更为广泛,记者活跃在全社会各个层面,记者行走在社会各个角落。不仅如此,记者的采访以全社会为对象,记者的报道以全社会为内容,记者的报道向全社会发布,记者采集的信息传播后会在全社会产生反响,记者的观点可能影响社会舆论,记者的行为是在整个社会面前的表演。很少有哪种职业有如此宽广的活动舞台。
(一),记者是见多识广的人。
在广大的社会生活舞台上活动,记者是见多识广的一批人。他们走的路多,到过的地方多,盘算起来如数家珍;他们接触三教九流,见过各种各样的人,与人打交道比常人技高一筹;他们的经历丰富,一切曾经有过的艰难险阻,都会成为一笔人生阅历财富,将会在记忆中变成美好的回忆,在这些回忆中还带有一些冒险遇难的刺激;林林总总,似乎他们的生活要比普通人丰富精彩。在回首往事时,他们会感到生活对他们是慷慨的,所给予他们的内容很多很多,他们是不是会有一种没有白来世上走一遭的体验,他们活得充实而又有意义。
然而,这一切仅仅可能是作为个人或者是旁观者的一种感受,实际工作的成就与失败,则可能更真切、更直观、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记者是有成就感的人。
记者报道的新闻,让大家知道了社会的万千气象;记者揭露的问题让大家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促成了问题的解决;记者的观点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人们开始响应记者的号召或呼吁;记者的工作和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成就感会油然而生。记者会为自己的作为感到惊叹,记者会信心倍增。
对记者能力的信任,对新闻传播媒介的能量看好,使得一些普通群众高看记者一眼,把他们当成可以呼风唤雨的人,把他们当成能解决问题的钦差大臣,也徒然增加记者的责任感和虚荣心。可能导致他们更加敬业,更加谨言慎行;也可能导致他们忘勿所以,颐指气使,甚至是利令智昏。
记者也会有失意和心灰意冷的时候,当他们发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当他们对许多社会现象无奈的时候,当他们看到明显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的时候,他们会气愤、会感慨、会叹息。然后,他们还要调整情绪再赴采访现场,重整旗鼓再一次承担起新闻报道责任。
(三),记者的兴衰荣辱都在众目睽睽之下。
记者职业以全社会为活动舞台,在全社会面前表演,他们的荣誉、他们的光彩、他们的丑陋、他们的失败均在众目睽睽之下。上帝是公平的,给了记者“出风头”的机会,给了记者显示才华的舞台,也就给了记者在公众面前表演露丑的待遇,给了记者在众人面前露出大灰狼的尾巴的可能。
(四),记者是一群赶潮人。
记者以全社会为活动舞台,他们每天都可以感受到社会脉搏的律动,是一群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是一群对社会变化发展比较敏感的人。他们知道社会生活又发生了那些大的变动,他们能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他们会很迅速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与时俱进。
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活动,记者每天可以看到新鲜的事物,每天可以听到新奇的声音。这些新鲜的内容,会给他们的生活注入一种活力,他们常常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大家面前,他们好像永不知疲倦,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保持着兴奋。在不断地接触新的东西的同时,他们总会有一种日新月异的感受,总会有时不我待的急迫。社会生活催促着他们跟上时代的节奏和节拍,他们自己也不愿意放慢自己的脚步,更不愿意被认为跟不上时代和潮流。他们的脚步匆匆,他们是一群赶潮人。他们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不管那个时代是进步的还是倒退着,也不管那个时代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在那个时代的前面,总有一群记者。他们中甚至还有几个人,在一段时间内,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或矗立涛头,叱咤风云;或兴风作浪,鬼使神差。这种情况下,记者就不仅仅是走在时代的前列,而是在引领着时代的潮流了。
(五),记者可以做弄潮儿。
近代中国的伟人中,梁启超先生,首先是作为志士仁人,作为思想家活跃在中国历史上。其次,他还是非常著名的报刊评论家,对当时社会的民众和知识分子构成最广泛深刻的影响,对中国社会进行着长期艰巨的启蒙浸润,他是那个时代伟大的报人,他是那个时代叱咤风云的弄潮儿。相反的实例,也俯拾即是。中国当代历史上,造成一系列冤假错案的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的信号,与报刊的一篇文章密切相关。一个政治投机的小文人姚文元,他并不是记者但他却非常关心报刊文章,当他嗅到了政治空气中的一种气味,便投其所好地写了一篇文章,批评当时的《文汇报》没有将毛泽东接见共青团代表时的讲话放置到重要位置,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录以备考》,在1957年6月10日刊出。这篇文章正合了毛泽东的需要,他让《人民日报》转载了这篇文章,并借这个由头,写了一篇《文汇报在一个时期内的资产阶级方向》,公开批评《文汇报》和《光明日报》,此后,反右运动开展起来。(1)姚文元也由此而发达,成为此后二十年中,对中国这段历史有重要影响的政客。只是这种影响是典型的副作用,是对中国历史的大倒退产生过影响作用的人物。他本人也以一个投机分子、并参与阻止国家的正常进步和发展活动的重要成员形象,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前,拨乱反正必须要铲除的障碍,他是“四人帮”的成员之一。
通过新闻报道和评论,对一个国家的一段历史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的记者,在中国和国外都不乏其人。通过事件的描述和丑恶现象的揭露,在一个地区,对当地的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记者就更多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记者可以在社会生活中“指点江山”,记者可以在事件的紧要关头“兴风作浪”。记者可以充当某个时代和某个事件的“弄潮儿”。
当然,记者们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比较敏感,是由于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样的情形,对记者本身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不利之处。任何人的生存和发展都要与时代同步,每个人都要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记者的职业,几乎是有着近水楼台的优势。同时,也由于这个职业的特点,使记者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生活同呼吸共命运,保持着非常接近的距离。由于这种水乳交融的特点,使得记者受益的同时,也确实是在某种情况下是让记者在受害。因为与社会生活的过于亲近的距离,常常使记者难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常常要被时尚的潮流所裹携,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看似新潮却并不高明的抉择。
更可怕的是,有些记者由此萌发了投机的心理,千方百计地投机取巧,铤而走险地要利用自己的工作特点“兴风作浪”,看不清楚时代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放弃了做人的最根本的品德和素养,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因此,在与时代和社会保持近距离接触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距离,保持做人做事最基本的品质,才可能不至于迷失在潮流和社会纷繁的现象之中,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忘记了自己的立身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