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黄远生弃官从文做记者
(2009-08-24 09:57:04)
标签:
黄远生少年得志官迷记者殒命 |
分类: 杂谈 |
如果说毛泽东是有过作记者的梦想,却又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的话,黄远生则是有这样的梦想、并且不顾一切地将理想付诸实施、并为此而付出了生命代价的一位才子官吏。
黄远生留学日本归来后的第三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他的邮传部员外郎作不成了。以他的学识和身份,再在新政权中谋取个一官半职并非难事,当时的许多像他一样的知识分子士大夫也正是这样做的。可他却无意再混迹官场,并痛恨官迷。他曾写过一篇题为《官迷论》的文章,嘲讽道:“有直接而争者,有间接而争者,有用旧势力旧资格而争者,有用新势力新资格而争者。”他分析官迷病产生的原因:“以数千年封建专制之毒,世主既以官爵为唯一羁縻之具,而全国职务,劳少利大,而威武最盛者,既莫如官,则全国之争趋如鹄者固已宜矣。”“盖官迷之由来,……其原因皆由政治腐败。令官吏为一种特别阶级,特能多取不义之财,而淫威以逞。故求者极丧尽其廉耻,与者乃极肆其骄倨。而恶劣之心理,遂影响于一切政治。”黄远生目睹官场腐败,无意做官,不愿与之为伍。以他的学识和兴趣,该从事什么职业为生呢?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对报纸的作用、和记者职业的特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遂弃官为文。他的同乡李盛铎,是清政府预备立宪时派往国外考察政治的五大臣之一,此人从欧洲回来后对黄远生说:“西洋方面那些熟识近代史和国际情况的,大都是报舘的撰述人员。你如果做个新闻记者,那一定是个名记者。”[1]这番话正适合黄远生之意!
黄远生作记者,果然身手不凡。先后被聘为上海著名的报纸《申报》、《时报》驻京特派记者、袁世凯的御用报纸《亚细亚日报》的总撰述。同时他的文章还散见于当时的著名杂志《少年中国》、《东方》、《庸言》、《论衡》、《国民公报》等。同时代的人形容他:远生为人风神朗澈,平易近人,博闻强记,健谈工辩,与朋友们海阔天空地聊天时,他偶有所感,随即提笔为报刊写“论说”或“通信”,一挥而就,人称报界之奇才。
黄远生从事新闻工作四年,留下《远生遗著》四卷40多万字。他去世12周年的时候,北京的同仁仍难以忘怀他的业绩,开展隆重的活动纪念他。那是在1927年,北京新闻学会在《新闻学刊》上发表“远生纪忌祭文”。评价他:“公之纪事,绘水绘声,须眉毕现,影无遁形。公之批评,议论风生,笔撼山岳,风雨满城。公之文字,不胫而走,如饮醇醪,竞称可口。”后人给他如此高的评价是有原因的,一般认为:“我国报纸之有通讯,实以黄远生为始”。[1]
袁世凯曾聘请黄远生作自己的御用报纸《亚细亚日报》的总撰述,他在袁世凯称帝野心尚未暴露时,也曾为其写过歌功颂德的文章。但是,随着他对袁世凯认识的加深,便不愿意再昧着良心去写那些吹捧的文章了。他说:“取大猾豪右之唾余而以为养而又游食四方,以社会耳目口舌美誉自赞的报人,比之那些手足胼胝、终日劳碌不得温饱的农夫,实在是刍狗之辈”。[1]当袁世凯再一次有求于他的时候,他不敢直截了当地推辞拂逆。一介布衣记者怎么敢拒绝当权显赫人物的“美意”呢?他只好采取了避走海外的办法。
极其可悲的是,此一去便是黄远生的殒命之旅。1915年11月中旬,他乘船赴美,12月27日晚上,黄远生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被人暗杀!
对于他的死,学术界历来有多种猜测,比较可信的说法是:他是被反袁世凯的爱国华侨所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无论是他的在天之灵,还是后来了解此事的诸君,都会感受到非同寻常的无奈。
阴错阳差之间,黄远生竟然受到的是这样的惩罚。一位不愿做官的文人,一位在中国具有开拓性影响的名记者,在他33岁的时候,在他仅仅从事了4年新闻工作的时候,就这样丧命于他所钟爱的事业。更让人难以释怀的是,黄远生是在他已经认识到了袁世凯的称帝野心,并且决定要与之决裂的时候,惨剧却发生了。或许是由于消息的阻隔,人们尚不知道他已经转变了立场——不愿再为袁世凯歌功颂德,仍然把他作为袁党的党羽将他暗杀了。或许是人们不信任他的转变立场的意愿是真实的,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他是那样的年青,那样的有才华,给人们留下太多的遗憾,同时也给后来的新闻从业人员提供了太多的思考内涵。
新闻这个职业是风光的,有魅力的,也是暴露的,有风险的。新闻职业的所有风光和风险来源于它不能不介入社会矛盾,介入其中,有风光也就蕴含着风险。黄远生品尝到了这种职业的所有风光,也体味到了这种职业的全部危险。而这一切,在那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又上演和浓缩的这样惨烈,进行得如此迅速、如此清晰、如此不容置疑。时至让今天,让回眸这段历史的人们不禁要唏嘘不已,不能不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人们会有一种感叹,原来这种职业是这样的可爱!又这样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