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是真情动人:读<赵安中传>有感。

(2006-11-25 20:45:00)
分类: 杂谈

 

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赵安中传>,拿在手中的感觉是事情有些夸张。赵先生为宁波大学捐建的办公楼已经启用,这是答谢?

读书人都少读书了,只是去读网络,读电视,读人生啦。

闲来无事时,翻看传记。看着看着,就有了兴趣。

赵安中的家乡就近在宁波大学附近,他读书的地方就在咫尺之遥的庄市团桥小学,只是他所生长的年代,距今有了60年的差异。

1932年,小学毕业后,他15岁到宁波江厦街承源钱庄学徒,老板的儿子吴福年长他七岁,常有好书介绍给他看,兴趣相投,随成好友。

1935年钱庄歇业,他们分手。1937年,七七事变,他的保险生意做不成了。1939年母亲去逝,半年后,他与龚碧华结婚。此后,他到上海去见世面,做点小生意,更多的时候是在十里洋场混迹于有钱人中,逢场作戏,醉酒当歌,麻将人生。直到1947年到武汉,做些金融投机生意。1949年后,他来到香港。身上只有120元港币和20美元。先找栖身之地,再谋生计。从衣食无着落到开工厂赚钱。一路走来,算是终有产业,衣食无忧,赚得盆满钵满。

赵安中到香港后,与钱庄老板儿子吴福年仍有书信往来,彼此成为书信最多、神交最久的朋友。解放后吴福年办过小厂不成,不得已执役于居民食堂,天未明往而戴月归,引车卖浆,执簿登算,胥须躬任……

安中先生不时有所馈赠,几十年来从不中断。吴福年称:“五八年以来困居陋巷,设无老弟二十余年来稻梁之济,小兄早列饿鬼之录了。”

八十年代后,赵安中每每回到宁波,往往是清晨六时,便从华侨饭店走到吴家,为了去会会儿时的同伴。虽是陋室,清茶一杯,还是谈天说地,纵横古今,三国是非。煞是亲切,福贵而不相忘于江湖,贫贱而不自命清高拒人千里,一如既往。心之所系,就是情意和那些书本上的故事文章。

吴福年当年不因他是伙计看轻他,今天也不因为他是富翁,又常年接济生活而恭维他,还告诫谨防恃才傲物,时不时还说些“逆耳之言”。

吴福年祖孙三代同居一间半屋,房子面朝北,灌风漏雨。赵安中要送他一处住房,吴福年坚辞不受:“转告关怀我住所狭仄需否改善,足见肥马轻裘与共之高义,感涌五内。但自维数十年来,济我之困耗费已多,涸辙得苏,犹有可说;若予以不应有之享受,岂可腆纳?况我不自长进,落寞半生,穷巷陋室,亦其所宜,抑且屋宽不如心宽,又何可重破君财,而置于不宽之境?故央倪君转达下忱,诚恐未邀深解,爰再鸣衷,知我如弟当不致责以矫情也!”

吴先生一段话,道出了彼此相交六十的情谊,不是距离的远近、地位的悬殊、财力的厚薄所能冲淡的。

呜呼,享有这般情意,是多么令人羡慕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