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祥龙教授离任之际对山东大学的建言

(2017-10-10 22:47:48)
分类: 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

2012年,张祥龙教授受聘于山东大学,成为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如今五年时间倏忽而过,离别山大之际,他回忆了在山大的工作经历并留下了对山大未来发展的宝贵建议。

  这几年在山大工作,我感到山大哲社学院给我自由度比较大,非常相信我。我一年就教一门课,其他时间自己支配。我教了四届“哲学导论”,和学生也有一些实质性的交流,不少学生反映他们是学到真东西的。我这门课是原著导读,而且涉及中西印三方,通过交叉视野、比较视野,使他们在多元文化、全球化局面下,能够达到更深层的哲理,有一种思想上的准备,对他们未来的哲学学习可能有一些好处。科研上,这些年我也发表了很多文章,此外有两本书和一本译作。建立了现象学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相关的全国性会议。所以,我觉得还是给山大做了一些事情吧。
  对山大的印象总体来说是不错的。山东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社会上都叫“老师”,学校里,学生对老师是蛮尊重的。院里一直支持我的工作,我也很感激。虽然五年期满,我可能离开这里,但是希望以后联系和情谊常在。毕竟五年不算太短,我对山大也会留有终身的情感上的联系。
  我从小时候就领略了山东各方面的好。那时候济南多可爱!父亲在这边工作过几年,我小学暑假的时候过来,老城区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大明湖很有野意,不像今天这样各种现代建筑林立,没味道了。但是山东人的淳朴没有改变,比如兴隆山校区的维修工师傅们,我每次遇到问题请他们来,他们都是马上到,而且尽力帮你解决问题,甚至有时候奋不顾身。有一次为了开锁,师傅从一个很小的窗户爬进去,弄得满身都是灰,也不求回报。所以山大要把这种良好的民风民俗保留发扬。孔子故里应该有这种气象。
  至于改进的意见,我以为山大应该继续追求卓越。什么环境能产生卓越的成果呢?那就是给知识分子以自由发展的机会,当然也要有道德上的教化。传统中国社会给儒家知识分子多大的自由!山大一定要像一个近一亿人的人口大省办的顶尖大学的样子,要有这种气魄!一亿人,相当于一个欧洲的大国了!维特根斯坦生前就发表那么几篇文章、一本小书;北大毕业的一个数学家张益唐,在国外当了很多年助教,最后解决了一个世界性问题。人家的大学体制,养你,让你教课,保证你生活得还算体面,能够二三十年在校园里潜心研究,最后一鸣惊人。山大可以做到吗?你看中了这个学者有潜力,好,他十年不发表一篇文章,你容不容他啊?你得容他啊。“养士”嘛!如果最后他到去世也没发表,也就算了。这个自由度就要做好出“废料”的准备,那中间如果真出来几个,那就真是原创。大学和专科不一样就在这儿。我非常愿意山大好,在中国越来越往上走,将来成为国际上真正知名的大学。
  山大校园在整体设计上要注意深度和多样性,不要一目了然。我刚到山大的时候,开教代会还提过一个提案,主要是为如何增加校区的多样性而建言。比如沿着马路多栽高的植物,让学校和外面有一个质的隔离,因为学府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一方天地。在校园内部,通过林带、土丘、建筑来构造多样化。这方面北大、清华就比较好,当然这和历史有关,但是山大完全可以去学啊。清华、北大里面就不是一目了然,北大的未名湖、教学区、宿舍区各有天地。现在山大如果要有自己的新校园,它的设计完全可以体现出这种空间的异质层次来,比如挖湖造山,形成起伏;建筑设计上,则有构造曲折空间的作用,等等。不要从行政管理方便的角度来搞横平竖直,切几个豆腐块,要有韵味,要体现历史的传承、哲理思想(比如《易》)和中国园林传统。这些方面还得靠真正有品位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教育家来共同会商,参考中国古代书院、太学、园林,还有西方最古老著名大学的建筑式样和办学风格,来设计。
  我希望无论是校园建设还是治校的精神,都应该追求这种丰富性、多样性、宽和性,让其中蕴含着特别美好和动人的景色和精神境界。未来山大要有新起点、新气象。这是我临走前对山大的希望,一孔之见,但是就我的眼界而言,追求多元化、内在的丰富化,才是办学的正道。山大以后要吸收像北大清华等院校好的地方,当然还要努力做到他们做不到的,比如对自己的文化根基的开放、对自己的民族灵魂的开放等等。


——

选自《山东大学报》2017年9月27日第28期月末版“家,儒之本也——本报记者就《家与孝》专访张祥龙教授” 

作者:学生记者 王冰雅 孔维鑫

网址:http://sdu.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229187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