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成长训斥掌握艺术态度行为规矩大羽育儿 |
其实,小女孩的不服“训斥”就是一种对大人没有艺术含量的“训斥”的不满,并且,这种既没把饭吃完,又让父母亲担惊受怕的后果也足以证明:大人的“训斥”完全以失败告终!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大人的“训斥”不是没必要的,但要有艺术含量。要求孩子照你的话完成,那么“训斥”中的艺术含量则显得尤其重要了:有艺术含量的“训斥”也许不是“你再不听我的话就从家里滚出去!”,类似这样的句子没有给孩子丝毫自尊,这样的句子即便对一个大人而言,也太没面子;有艺术含量的“训斥”也不是“你再不听话看我怎么打你!”,类似这样的句子让孩子听得太腻了,况且,不是所有调皮孩子都乖巧到被打了之后“还原”成温顺羊羔。
所谓有艺术含量的“训斥”,从头到尾都是不留一丝痕迹而又能让孩子欣然接受的“训斥”。
1. 你的心态决定了孩子的态度
父母在“训斥”孩子前,首先要给孩子表明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暗示给孩子:你这样做是不对不好的,但妈妈会尊重你的选择,而且要用一种和声细气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出现的某个问题。
比如,我是这样对待大羽早上不肯起床的坏毛病的:冬天孩子大多爱赖床,大羽也不例外。如果那天大羽到了七点还不准时起床,我一般不去怒吼和责备他。只是轻描淡写的和大羽说了句:“好的,你不愿意起床,妈妈不逼你。不过,我要马上到菜场去了,待会儿你自己起来小心点!”或者是做做自我检讨的自言自语:“是妈妈不好,昨天太晚睡觉,害得大羽不起来。明天开始我一定要早睡!”别看孩子小,他们可懂道理了。听了妈妈如此“真情告白”,大羽“腾”地一下起来说:“妈妈,等等我!”。
2. 你的行为影响了孩子的举动
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不去关注他的坏习惯,大了以后才付诸以严厉的“训斥”,结果孩子死活不听,你说一句,他顶你一百句,而且字字珠玑,句句有理。
比如有的家长喜欢打麻将,他们始终认为:“大人打麻将小孩子又怎会受影响呢?”其实不然,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甚至超越了大人,只不过他们表面上装得若无其事罢了。我常常听见有些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催身边五六岁的孩子读书。待孩子长大了不写作业时,他们就破口大骂,训斥声不绝于耳,而孩子们的回答更骇人听闻:“我要做作业,你们却可以打麻将,不公平!”
的确,“训斥”孩子的背景却是大人自我享乐的行为主题,如此教育举动下的父母又如何能说服得了不爱学习的孩子?
3. 你的规定形成了孩子的规矩
要孩子真心实意接受你的批评有点难,要孩子发自内心理解你的“训斥”不容易,但坚持以你的规定去约束他的规矩作为“训斥”的前提,育儿才可能立竿见影。
周一到周五我给大羽做五片花瓣的小花,如果大羽表现好,我就会在第一片红色花瓣上贴上他最喜欢的贴纸,一个月累积下来,花瓣上的贴纸数到了“规定”的数量,即可获得“丰厚”奖品。当然这个“丰厚”是要付出代价的。
有时大羽做得不好,我笑着说:“没关系,妈妈不会骂你,但妈妈也不会给你贴纸。”我知道我说完这话,大羽一定在暗自思量什么。果然不出所料他便大声对我说:“妈妈,我要拿完你所有的贴贴纸!”“好样的,宝贝!”我开心极了。我知道这样的“约法三章”已经比不明不白的“训斥”孩子要有效得多。
所以,对于训斥,不用出言不逊,也不用指桑骂槐,更不必狗血喷头。相反,用平和的心态启发孩子,用勤奋的行为激励孩子,用约定的方式暗示孩子。如此一来,当“训斥”变得越来越有艺术含量,而父母亲也把这样的艺术发挥得更淋漓尽致的时候,也就是让孩子心领神会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