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邓卫先生的《兵马俑真相》读后感

(2010-03-14 08:04:43)
标签:

人文/考古

陈景元

秦俑

书评

杂谈

分类: 秦陵、秦俑的是非之争

    近几日友人从南方寄来一本《兵马俑真相》。读后令人心神震惊,若东海飞来这块巨石,撞击在中国大地上。其震憾非同小可,波及深远,引起国内外考古界格外地关注。

 

  该书作者陈景元,早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后供职于江苏省国土厅。如今已是七十有佘的古稀之人,然而从青年时代起,就对中华民族的古文化遗产,有着非同常人的渊缘与理解。1961年在西安时,上天赐给他一次机会,参与了陕西省临潼县城市总体规划,当他站在骊山下的秦始皇陵前,从这一刻起,便使他终生与秦始皇陵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4年3月,在东距秦始皇陵约两公里处,发现了与真人一般大小的陶俑,这就是后来天下尽知的兵马俑。而此时正值文革时期,为适应当时的政治需要,这些还没有被验明正身的“陶俑”便被一些人拍案定扳,成为了历史上法家形象的佐证。1975年经《人民日报》对外公布:中国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

 

  发现重大文物的消息传来,陈先生及时来到临潼,一定要对这些文物的年代,彻底弄弄清楚。当《秦俑坑试掘第一号简报》正式公布之后,陈先生对有关的报导,一直进行着长期的跟踪观察和研究,提出一系列让考古人员料想不到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与传统说法完全不同的观点。

 

  为了研究与秦俑有关的问题,陈先生的足迹,踏遍中国帝王陵,考察过奇险的崤函古道,踏勘过井陉的秦皇关隘等。《秦俑真相》、《秦俑风波》、《秦俑发现》,即所谓的“秦俑三书”撰写完毕之后,由于国际影响实在太大,媒体和出版社,视其它为烫手山竽,一直不敢贸然出版。几十年过去了,开放深入人心了,网络技术发展了,秦俑的观点也历经磨难,终于冲出重围,与世人见面了。

 

  古代众多的历史疑惑、迷惘、真相,到底孰是孰非?需要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学术自由的宽松环境下,将各方的不同观点意见,都摆到桌面上来,让广大的公众前来评议、鉴别,那种以为靠剥夺别人话语权,靠垄断学术论坛的方法,是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也是不符合时代精神的。

 

    文/陕西铜川  邓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