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老人质疑兵马俑主人

标签:
人文/考古秦俑报道转载 |
分类: 秦陵、秦俑的是非之争 |
30年的研究成果终于发表了
陈景元小时候家住市区古子城的徐家古里。“2007年回金华参加高中同学50年聚会,金华的变化太大太大了。不过徐家古里没有拆,被保护起来了,我觉得很欣慰。”陈景元1957年去西安读书后,回金华的次数就很少了,毕业后先是在沈阳工作,之后调去南京。
陈老从小就与建筑结缘。十来岁的时候,他家隔壁有一家棺材店,店主是木雕高手,善做模型。所以他从小就喜欢用泥巴捏小棺材,将棺材前后挡板弄得一样高,就是一个泥巴房子。上小学时,教劳作课的黄忠吉先生教他用高粱秆、马粪纸做建筑模型。在金华一中的时候,由于几何、制图课特别好,又爱好画画,制图老师王孟碌就希望他将来去学建筑、搞工程。王老师说,在秦始皇陵底下,就有众多的山川模型、宫殿建筑模型,所以要考就考到西安去。
1957年,他真的考上了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而报到后的第二天,他就独自一人,到临潼东边那荒芜不堪的秦始皇陵“考察”去了。随着专业知识不断增长,他从建筑学角度研究秦始皇陵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兵马俑主人是秦始皇的高祖母?
秦宣太后,姓芈(mǐ),本是楚国的显赫王族,后嫁于秦惠文王。她在秦国统治了41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掌权治国的女国君,甚至有人称她为2000多年前的“慈禧太后”。由于她当政时间长、势力强、影响大,完全有条件、有资格修建豪奢大墓及其陪葬坑。
在2006年2月的《中国科学探险》中,陈景元撰文简要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史记·正义》及《陕西通志》、《临潼县志》等史料中,都有‘骊山:在雍州新丰县南16里;秦始皇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10里;秦宣太后陵:在雍州新丰县南14里’的记载。雍州新丰县的县城,在今临潼县新丰镇的东北不远处。根据上述明确的方位和里程,很容易就能找到的秦宣太后陵,就在秦始皇陵的东侧偏南、距骊山山脚约一公里处的西杨村、下和村一带,也就是人们现在所熟知的秦俑坑附近。
同时,人们在秦俑坑里发现了最直接的证据。不少秦俑的头顶,梳有苗裔楚人特有的、偏于一侧的歪髻;秦俑的服色五颜六色,非常鲜艳,与秦王朝的尚黑制度有显著差别。此外,在陶俑身上还刻有一个‘芈’字,与当年发掘的阿房宫‘北司’遗址中的‘芈’字相似。阿房宫由秦惠文王始建,而宣太后芈氏即是秦惠文王的妃子。
更重要的是,在俑坑底部存有厚厚的、可分为14层的淤泥层。从历史上临潼大暴雨的频率及旱、涝交替的规律和特点看,要形成这么厚的淤泥,至少需要40年以上。一层层的淤泥,无疑就是一种最真实的‘时间年轮’。如果俑坑确实毁于秦末,由此往前推移几十年,加上建坑所需的时间,那么俑坑的主人,只能推移到秦宣太后这边来了!
这只是陈景元诸多论证文章中最精华的部分。经过30多年的收集和文史考据,他整理了60多万字的资料。“只要出差到西安去,我都要到秦始皇陵附近转转,和那里进行考古研究的专家们探讨问题。”陈景元说:“虽然我和他们各持己见,但却是好朋友。西安兵马俑博物馆的研究员张文立就是我的老友。”
“我不想出名,只想讨论问题”
“我现在把互联网当做发表言论的平台,我在新浪网开设博客,点击量已过170万。”陈景元说。目前,第一本著作《秦俑真相:一个跨世纪的考古奇案》出版,书中以65个确凿的理由,论证揭示了秦兵马俑的主人是秦宣太后。第二本《秦俑风波:一场被扭曲的学术战争》也在赶印之中。
陈景元特别重视平时文史资料的积累。1963年他在沈阳听过一场学术报告会,里面提及司马迁《史记》对秦始皇的批判,是采用指桑驾槐的方法,司马迁批阿房、咒骊山,实则是在骂汉武帝修上林、建茂陵。“这一些材料,一直到现在我才派上用场。”去年在全国“宗教、建筑、胜境”研讨会上的发言稿《漫谈“宗教、建筑、胜境”》一文,在会上很受欢迎,它却是用两天时间写成的,其中穿插了20多首经典的古诗,这一些材料,都是他过去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这就叫做“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原载于2008年10月17日《金华日报》记者/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