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乾陵争论的最新进展:刘庆柱先生出来说话了!

(2006-12-08 22:02:41)
标签:

人文/考古

文化

乾陵

陈景元

分类: 重大考古发现的新观点

陕西境内的那一座乾陵,据说至今没有发现遭受盗挖的痕迹,于是人们毫不迟疑地认定,有大量的随葬珍宝,仍然被深深地埋在地宫之中。为了能够一睹古代文物的风采,50多年来一直就有人,强烈地要求对它进行发掘、或者抢救。直到不久之前,建筑学家陈景元先生坦言相告:从建筑学的角度看,乾陵地宫的有效空间,其实十分狭小,随着墓主入葬的珍宝,也不会很多,过去对于乾陵地宫的大量描述性文字,充满着虚构和不实的想象,因而它的可信度很值得怀疑。

 

在乾陵,确实埋葬着唐朝全盛时期的唐高宗李治,和红极一时的大周国女皇帝武则天。由于同一座墓中,竟然葬有两位历史上的顶级人物,一些考古界、历史界的权威人士,于是就放出话来:在乾陵的地宫中,至少藏有500多吨极其珍贵的惊世文物;如果能够尽早将乾陵地宫打开,人们完全可以期待,这里一定能够建立起一座规模最大的、藏品最丰富的、最具有观赏价值的、绝对超豪华的世界一流博物馆。当然,开发出来之后的乾陵,将使地上的“财源”滚滚而来。

 

今年7月,在西安召开的“纪念武则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传出了一则消息,说国家同意对乾陵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工作。尽管,国家文物局对它及时地作出澄清,很多考古和文物专家,也从文化遗产保护条件尚未成熟的角度,对各种发掘的动机,逐一进行了反驳。但是继续要求开掘秦始皇陵和乾陵的呼声,仍然十分地高涨。要用发掘技术不成熟的理由,恐怕很难达到阻止的目的,挖与不挖的严重对立,一时间也不具备有达成共识的基础条件。

 

1961年曾参与临潼城市总体规划及秦始皇陵保护规划的建筑学家陈景元先生,一直认为;秦始皇陵和乾陵工程,它们的研究主体,应该是建筑学和建筑史,而不是别的什么专业。不久前,受新浪主管热情相邀,他已经向外界惊爆了“秦始皇死葬河北,骊山墓只是衣冠冢”的观点,最近又提出了:由于施工工期非常紧迫,致使乾陵地宫的工程,不像考古学家设想的那么大,那里不仅没有宏伟、奢侈的地下宫殿,也不会藏有500吨珍宝,更不可能再现王羲之的《兰亭序》。

 

先生别开生面的观点,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秦俑馆馆长吴永琪等考古学家,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认为提出一种新的说法,不能靠想象和推测。然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先生,在接受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明确地指出:从汉代一直到唐代,随着人们丧葬观念的进步,墓葬习俗,也越来越象征化。具体地说,唐代的墓葬制度中,陵墓的地面部分,比地下部分更重视,所以乾陵即使打开之后,也不一定真有许多贵重的财富藏于地宫之中。

 

刘庆柱先生介绍说,早在1958年的年末,陕西省文管会等部门和单位,曾经对乾陵的墓道外侧,进行了初步的清理,找到大量的封门石条。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又分别对其周围的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和章怀太子墓,进行了正式的发掘。按当年出土的乾陵墓道和陪葬墓的规格来看,乾陵地宫的规模,应该是比较宏大的。在唐代的历史上,洛阳仅仅是一个“陪都”,而在唐朝的19位皇帝中,有18位葬于关中地区。一般来说,他们都有提前为自己建造寿陵的习俗。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从汉朝到唐朝,中国人的墓葬习俗,也越来越趋向于象征化、程式化,将真实的珍宝财富,拿去作为陪葬品的,实际上是越来越少了。所以,即使将乾陵全面打开,也不一定会像许多人原先声称的那样,能够找到大量稀世的、完好无损的唐代文物。因此,即使从开发旅游观光的角度考虑,还不如继续埋在地下,作为一个“历史之谜”,给后人留点值得“美妙想象”的悬念,岂不更好。考古决不是“挖宝”,不以挖出多少“稀世珍宝”论英雄!

 

应该说,刘庆柱先生发表的意见,和陈景元的许多观点,其实是十分相近的。与任何帝王陵墓的建设一样,陵墓的工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陵墓的地下建筑工程,它包括墓道和地宫;二是陵墓的地上建筑工程,它包括庞大的寝庙建筑群,及其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地下的墓室,必须在帝王入葬之前完工。如果帝王在生前,预修过地宫的,它完全可以搞得尽善尽美。而生前没有预修地宫的,驾崩后先放进冰室加以冷冻,等建好地宫入葬之后,再去搞地面的大型建筑。

 

唐高宗李治于公元68312月,在洛阳去世之后,对他的后事作如何安排,朝廷里出现过重大的争论,以陈子昂为首的大臣,竭力主张,高宗应该在当地建陵安葬。而武则天力排众议,断然采取归葬长安的方案。接着,亲自选定了梁山墓址,又命唐睿宗于公元6845月,护送高宗的灵柩,长途跋涉,返回长安,8月正式入葬乾陵。这个过程告诉人们:唐高宗在生前,並没有为自己预先建造过陵墓;更重要的是,乾陵的地宫部分,完全是在七个月时间之内,修建起来的。

 

先生认为,乾陵地宫的工程规模,是否能够达到人们原来构想的程度,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乾陵地宫施工的“有效工期”上。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在梁山的基岩之上,以人工锤打的方式,去开挖秘密隧洞,到底能够凿出多大的地下空间?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凿石的体积为2700立方米,至少10年时间才能建成。徐州狮子山汉王墓,凿石的体积为5100立方米,也需要十年以上的建造时间。有考古学家进行过估算,说乾陵地宫的空间,也在2700~5500立方米之间。

 

先生又告诉记者:在山体内部进行作业,由于场地狭窄,工作面不大,即使调来千军万马,也是于事无补的。按满城墓和狮子山墓的施工进度,可计算出每天的凿石量为0.7~1.4立方米左右。1立方米岩石,重5800斤,每天凿下0.7~1.4立方米的岩石之后,还需将4000~8000斤石渣运出洞外,这个凿石、运渣工作量是很大的。那么,又该如何掌握工程的进度呢?古代的办法是:工匠每天在出口处,要交出3.3斗的石渣来,由此就可以大致计算出平均每天所需的用工数量。

 

根据陈景元的推算:扣除前期准备、后期收尾,真正用于乾陵地宫开挖的时间,最多为七个月。即使按每天开凿1.1立方米计算,山体之中被开凿出来的内部空间,大约为300立方米左右。应该说,这就是乾陵的地宫,所能形成真正的工程规模,就这么一点点的空间,与唐太宗的昭陵地宫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甚至连徐州的几十座汉墓都赶不上。由此可见,刘庆柱先生最近所说“在乾陵的地宫之内,並没有太多古代珍宝”的这个意见,无疑也是十分正确的。

 

作者/方山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