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庆500万米公租房大账该怎么算

(2010-03-04 21:25:14)
标签:

李开发

保障机制

房产

房价

重庆500万米公租房

          大账该怎么算

                                      

 

    刚刚过去的02月20日,重庆市政府召开第62次常务会议决定,今年全市将开工建设5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年底向社会投放20万平方米。根据重庆的规划,2010到2020年,全市公租房总建设规模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左右,计33.5万套。此外,远郊区县根据城市化进程,也将考虑建设公租房2000万平方米左右。未来10年,重庆将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

   笔者看到,在中国房价经历过去8年持继上涨并达到2009年前所未有的高峰的背景下,在广大普通老百姓收入与房价之比越来越大的今天,重庆这一举措深受国人关注。在这一庞大民生工程背后,重庆市政府将面临财政收入减少、建设资金筹措、投资效益、土地提供及城市规划等一系列问题,破解这一系列问题,需要算好一笔大账。

一是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面向谁的问题。重庆市政府把住房建设分3类,10%的高收入人群购买高档商品住房,60%的中等收入家庭,6.5年的收入能购买中小套型、中低价位商品住房,另外30%,由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其中公租房的定义是,限定套型面积和优惠租金的保障性住房,它面向在本市就业的无住房人员或住房困难家庭供应的住房。在这其中,政府关注的范围达到了90%,60%的中等收入家庭能用6.5年的收入购买中小套型、中低价位的商品房,另有30%的家庭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就在其中。

近些年来房价高涨,大城市包括中等城市无一例外,城市市区尤其是中心区房价更是扶摇直上,造成的普遍情况是广大中低收入家庭无力购房。近些年来城市越来越大,楼越建越高,越来越豪华,但中低收入者由于高房价相逼不得不越住越远。一些地方出现了卖地越来越多,但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数量却越来越少的怪现象。重庆市政府此举定义是民生型政府,广大普通百姓看到了希望,政府慰藉民心,遵从民意。对那些多年来渴望得到保障性住房的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久经大旱得到甘霖。

二,由于投资公租房建设,政府财政减收有多少?据统计,2009年,重庆主城九区,商品房价格每平方米上涨了900元,均价达到4600元。而自2006年重庆被中央批准为统筹城乡综改区以来,重庆主城区房价每平方米平均上涨了2000元。按照这样的一个大背景来计算,不算长远的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只以近期的500万平方米计算,按国内土地出让均价,重庆市政府至少减收土地出让金62亿元,政府财政的减收是明摆着的,没有这些收入,许多形象工程干不成了,但是政府减收的钱明明白白地是用于惠及百姓,是那些住上了保障性住房的广大百姓。政府的作为让民众感动。政府只能做节约型政府,要增加财政收入,不能靠卖地的旁门左道,而是开前门,走正道,通过改善经济环境与投资条件、通过促进创业与就业带来经济增长,此外没有第二条路。

 

三、近期的500万平方米建设要多少投资,大约能惠及多少人?关于投资,笔者估算一下,总的投资大约需要150个亿。取一个简单算法,50平方米的5万户,25平方米的10万户,有可能受益民众达到15万户。计算一下,如果50平方的房子住4个人,人均月租金200元,25平方米住一个小两口之家,月租金400元,对中低收入阶层显然比较合适,有能力也租得起。500万平方米年租金收益约9.6个亿,整个投资的收益率约6%,从长远的大帐算政府的投资也划得来。许多地方政府不愿投入保障性住房,主要是近期财政收入下降、不愿减少形象工程的原因。

四、保障性住房工程背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大账。在所有计算中,这个账很有意义。众所周知的是,由于房价上升,许多城市逼走了众多就业者,当然也逼走了众多的创业者。企业招不到员工,是因为员工承受不起的住房的压力,许多企业在高房价之逼下不得不胜利大逃亡,转走其它城市寻求创业机会与投资机遇。按照重庆市的相关规划,近十年,市区将增加人口400万,假定有20万人是投资者,人均投资是100万,可以增加产业性资金投入2000亿元,假定20万家企业年平均营业额400万,全年总产值就高达8000亿元,而营业税则可以高达500亿元之多,400万人就业,按年收入4万元计算,拉动消费则高达1000亿元之多。打黑清理了政治环境,住房保障改善了投资环境与创业环境,这是和谐重庆、民生重庆、创业重庆、富裕重庆的大账。愿我们众多城市的领导者能向重庆市那样,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主动放弃卖地生财的小账,眼前的盈利,在投资环境、民生工程方面多投入,藏富于民,为民生财,政府的利益就在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