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我与你很熟吗?

(2012-05-08 13:08:20)
标签:

新传媒

社会化媒体

微公益

个人隐私

公共安全

心态

叶小愚

杂谈

分类: 时评乱语

                                       亲,我与你很熟吗?
(很早之前一张《逗号》的照片) 

 

                                         亲,我与你很熟吗?

文/叶小愚

 

    收到去美国传媒交流的同学发来的WE EDUCATION(WEE)的演讲幻灯片,关于现代社交媒体影响力的讨论,主讲人Oliver Ding有如下评论:

 

  “当人们渐次将内容推向公共领域,内容本身的公共意义渐次增强,私人属性渐次减弱”。他也提到,开放式的分享,其实是信息开发者释放其对事物的所有权,让事物的价值更加社会化的过程。

 

    在很多美国大片里,正义与邪恶双方总是为一则谍报较量角逐,现实生活中却没有不透风的墙。一如Oliver所说,信息拥有者抓住媒体心理,铺陈晾晒自我隐私与所谓“线报”,增加自我点击率与关注度;二则不少心系天下之人士,愿意利用自己的民意号召力,直击追踪某些“黑幕”,使得真相终能大白于天下,公平与慈善得以实施。

 

    而我在这里想要说的,却是关于个人隐私的“被入侵”问题。诚然,登录社交网络,身份的坦白已然防不慎防。每天万万网络使用者可以浏览公开的个人资料,或阅读该用户公布的讯息和图片,并可任意评论、转发、私信等等,“社会化”“全球化”在此可见一斑。

 

,  一开始,我很反感别人以很熟稔的口吻,对我发的状态进行评论,有的是认识的,但并未打过多少次交道,更不谈到了推心置腹的程度,有的则压根是别的时空里的陌生人,也爱把我当成亲戚朋友。我心想,亲,我一不开网店,二不参加非诚勿扰,我和你很熟吗?

 

    自从关注“微公益”以后,我这套“不格人”(安徽话:不与别人亲近)的思想终于有些改变。比如青岛亿元种树、哈尔滨打狗、泉州港改名事件等等,都是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团结起来,一则微博一传十、十传百,最终使不正确甚至荒谬的决策被压制。正如薛蛮子所说,“中国人终于渐渐掌握自己的命运”,微弱的草根声音,之所以能够撼动政府大树,与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力挺和扶持是分不开的。

 

    我个人认为,做传媒也好,投资也罢,或是其他的各个行当,都要培养一种良好的心态。首先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其次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向精英和对生活有热情的人们靠拢,让自己的生活也清澈阳光;最后边走边看,“用脑子走路”(郑渊洁),吸取教训,不重蹈覆辙,踏实做人,诚恳做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