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新一家的平凡生活
(2011-12-13 12:01:57)
标签:
蜡笔小新我们家对话琐事随笔而又不随便亲情叶小愚情感 |
分类: 生活感悟 |
蜡笔小新一家的平凡生活
大约只有我家能听到这样的对话:
十二月,某日早晨十点,电话“铃铃铃”地叫了半晌——
“喂。”
“个起来啦?还在睡觉啊?”(注:家乡话的“个”与普通话中“有没有”无异)
“怎么会呢?早起来了!”其实也就刚起来十分钟,却在嘴强。
“起来了在干嘛呀?”
“……就把锅里的面条盛起来……换成包子蒸上……”
“喔……”
“好好好,我不跟你讲了!”突然之间有了底,竟然换做领导的口气不耐烦起来。
“嗯嗯……哎,你等会十一点多把电饭煲插上!在家学学习,不要只玩电脑!”
“知道了知道了,挂了啊,拜拜!”
这是我老爸,从单位打过来查岗。
快十一点半的时候,电话“铃”地尖叫了一声,我扑过去——
“喂妈妈。”
“饭个烧啦?我昨天放在市场那边修的鞋子,还有裁缝家的裤子,有没有拿回来?”
“没……”
“我就知道你又睡到十二点!快去把火打着!去看看水瓶里面还有没有水,没有就赶快烧!”
“好好好,我知道,马上就去。”在电话这头点头哈腰简直要变成“思密达”。
“好,我马上回来了。个有什么要带的?”
“没有没有没有……”罪人哪有什么资格要求带东西,只求不带回暴风骤雨。
“啪!”,电话挂得干净利落。这是我妈,踩着急速的高跟鞋奔走在回家的路上。
有的时候,电话响了一半,人去的时候已经自己挂了。过了一会又重蹈覆辙。等再响的时候,拿起话筒准备破口大骂——
“喂!”
“咦……哎……是XXX(我小名)吧?”
口气顿时软了一截。“嗯,什么事情?”
“哦,没什么事哦……”
突然话筒对面空间的侧面传出一个大嗓门。“你爹爹早上在试手机喔!”(在铜陵,爷爷辈都叫做爹爹)
“哦,你们个吃午饭啦?”暴汗,却也要没话找话说。
“就吃就吃!”侧面的声音终于喧宾夺主:“我跟你爸爸讲哎,没事就到我家来吃饭!菜都是现成的!”
“知道了知道了,好,好,嗯,那我挂了。”
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偶尔也会开个一点就破的玩笑。
说来也奇怪,我的家庭成员的交流用语里,好像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宝贝!”“亲爱的”之类的称谓,也不会有“好好的哟!”“加油”这样的励志性话语,更不可能“我爱你呀你爱我”地来来去去。有以下的场景作为佐证:
浴室外在烧水,老爸在洗澡,我和老妈坐在沙发上看电影。“呜”,眼看水就要开了——
“XXX(我),快点,水就要开了!”老爸的声音隔着几道门传了出来。
老妈眼睛眨都不眨。“让他叫吧,不要理他。”
水快要从电热水壶的盖子下面冒出来了,老爸:“XXX(老妈),水要扑出来了!”
老妈:“你自己离水壶最近,为什么不关?”
老爸:“我在洗澡!”
老妈:“你把门开一条缝,一伸手就能够到。”
这个时候热开水已经翻滚着泡泡顶开了水壶盖!
夹在中间的我,表示轻松无压力,因为故事的最后,一定是老爸拔掉了开水壶的电,而我去灌水。如果这之前,我妈对我或者我爸说:“达令,请帮我把水电关掉,好吗?”我一定需要充足的时间去收拾地上的鸡皮疙瘩,而老爸或许会在“浴霸”的照耀下感受到彻骨的寒冷。
晚上三个人出去锻炼,出门的时候总会有一段小插曲,比如某个人总是会发现衣服小了,裤子紧了,以燃起跑步的斗志。然而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却——
我喷着白气“呼哧呼哧”地跑在前面,老爸老妈一开始还紧随其后。“同志们加把劲啊,哎嘿哎哟!”
从一个路灯到下一个的距离,往后一看,两位已经由跑转走,状若闲逛。“老爸,跑起来噻!跑起来才能减肥!”还是顾忌着老妈的。
“我不要跑的,快走就行了!”
“可是……你的样子,一点也不像在‘快’走!”
好不容易拎起来这支队伍,过了一会——
“你上次说的那个……”
“对的哦,就是……”
“老爸,老妈,你们还在锻炼吗?”悲愤交加,有种未成年儿童被骗了的感觉。
“你先跑就是了,我们需要休息调整一下!”老妈发话,只好低着头。
不及时制止的结果就是——
“XXX(我),那家的羊肉串你想不想吃?”
“老爸!我们是出来锻炼的!跑了这么多路再吃的话就又全补回去了!”
“不要紧,吃五块钱的吧?反正不多。”
“……再加一块钱的年糕吧。”
让人大跌眼镜的族群。
有的时候也觉得,和家人交流的语言是不是太随便了?既不尊老,也有不爱幼的嫌疑(小的时候把表弟表妹堂弟们欺负得不轻)。可是试图改变的时候又发现,还是原来那样,吼来吼去的比较舒服。大约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模式,就像现在我已经不好意思再给老妈端上一盆洗脚水。广告里煽情是煽情,但是不符合实际情况。哪天默默地把碗洗了,把桌子抹干净,床铺铺好,或许才能带来一丝悄悄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