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没事的日子,干嘛把“垮掉的一代”挂在嘴上讲?

(2010-12-14 19:07:37)
标签:

影评

阳光灿烂的日子

娱乐

分类: 观读后感

      本来是想写《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突然发现此书无配套电影可言。再加上下午欲说还休地让一位同学帮忙参考上一篇关于《死亡诗社》的影评,其回复大意为“不知所云耳”。此君但附上一句神来之语:没事才在家胡思乱想。我想想也是,如果我一大早起来自觉地跑步前行早市买菜,回来以后默默无闻为父母做顿不至于烧糊的早餐,上午在家打扫卫生同时洗洗衣服,下午看书学习长点本事,晚上陪爸妈看看恶俗却老少皆宜的娱乐节目譬如《非诚勿扰》。一天像是一列急行的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去,不留下什么叫做“思想”的云彩。

      纪晓岚的主题曲我很喜欢,一句京腔源远流长:“谁说书生百无一用?”可是现实生活恰恰在大多数时候证明了我们这些读书却不一定读得好书的青年的无奈悲哀:上公交车被众妇男妇女挤掉半条命,买早点时百口莫辩地被找回一张乱假为真的人民币,吵架吵不过卖菜的,连规规矩矩过马路都有可能被泥头车大佬“国骂”伺候……这些事情至少在我的生活身边屡见不鲜,不过相信有不少入乡随俗者倒得过时差玩得起“流氓”。

      这里描述的我们的生活,与《麦田里的守望者》所塑造的美国“垮掉的一代”又有所不同,或许同样的人群在言简意赅的中国已经被“富二代”所代替了罢。《阳光灿烂的日子》亦是如此,如果在这里滥用一下张爱玲惯常的通感手法——就好像一支长得不怎么美丽的花,譬如蒲公英,生在一方荒芜的园子里——资质不足够整日顾影自怜,又没有什么“高山流水”的同伴可以絮叨上几句家常,于是在春风里摇摆着,试图把外表淡漠而内心涌动不安的种子播洒向世界各地。当然这个所谓的世界也只不过是他能看到的一块大草坪而已。

      貌似完全没有联系的两类人群,存活在同一个时间的格式里。我总是相信,存在即是合理,万物皆有联系,看上去独立的个体,总是被宇宙里某些微妙的物质牵锁网罗。既然是一代人,既然有人发明了“80后”“90后”来概括我们,那么整天只会与电脑打交道、在QQ人人博客上面发发牢骚的“书呆子”,与开着宝马奔驰甚至直升机、高声叫嚣着“我爸是李刚”的“富二代”,应该还是有一些共同之处。

      先研究下,“垮掉的一代”从何处垮起?如果是“朽木不可雕也”,那末腐烂的根基又在何处呢?除了第二段所述的种种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习惯性脱节,还存在着不会干家务活、己所不欲就施于人、推卸责任、依赖父母等现象。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一下“月光族”和“啃老族”。前者还好些,至少自己养活自己,大多数不至于让家庭倒贴己用;虽然常遵守“观棋不语真君子”的准则,但是对于“啃老族”还是忍不住咬牙切齿。或许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被寄生的白发老人倒不一定零丁孤苦,反而是心甘情愿;啃老者也不一定真正啃得悠然自得,时不我与,或许有不少难言之隐。但是不论怎么说,“啃老族”的生成让“成年”这个概念再度淡漠,成年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年后依赖父母混吃喝如往常,那么教育有什么用?成长又代表着什么呢?

      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青年人也好,《麦田里的守望者》也罢,他们身上表现出善良的人性化一面,让人还不至于对这个世界的未来发展充满绝望。夏雨演的小眼睛男孩通过对于生活的摸索,慢慢学习到一些父母老师不至于教,但又不可以不知道的道理。说起来可能有些矫情,但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求知精神——向是认为只要是有经历,人生都不会沦为一潭死水,而是有精彩甚至动人心魄的色彩的。而《麦》中的男孩,他把对“爱”的认知和对自我的寻求都寄托在了小妹妹身上,就算这仍是以自我为中心吧,但他至少懂得照顾他人——某个一瞬间的扭转,他牵着妹妹的手“迷途知返”了。

      现代神经心理学用来驳斥笛卡尔“二元论”的观点是:任何人类的活动或者不正常行为,并非由所谓隔绝于物理肉体之外的“精神”所主导的,而是与我们大脑里面的神经元(轴突、树突、胞体)和神经介质的活动有关。也就是说,我们的种种性状,无一不是由头部里面那个“核桃”决定的。没有外界造成的生理伤害,人不会无端失去最珍贵的“人性”。论证到这里,无非是为了说明,不论是怎样的一代,好坏相辅相成,并非完全如大楼般轰然倒塌,俨然无法补救。

      大多数时候,我们“这一代”都是在思考的,或许与同学所说的“没事”有关。那么有好的思想就有积极的改变,虽然自甘堕落也不乏少数。还有一个观点:要想让一个人或是一个团体有所改变,除非他或他们自己痛下决心,否则所有“自以为是”的劝导和改革都无济于事。因此,“垮掉的一代”到底会如同万里长城固守阵地,还是豆腐渣工程时日不长,都是这个小时代的组成者自身决定。结果也大约是如同比萨斜塔,同雷锋的60后,崔健的70后,韩寒的80后一同源远流长地延续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