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爱玲的小说,印象最深的不是“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的冷眼淡泊,也并非“原来你也在这里”的细腻情仇,而是《色·戒》中昏暗麻将桌旁传来的幽幽一声 “不吃辣怎么胡得出辣子”。谈笑间的上海女人,金装银裹的玉手把一只纤细的香烟,云雾缭绕间细长眼波光朦胧,却让人不得不陡然生出敬意,以为这女人才是真正把花花世界看透了的高人。
看破红尘的人有两种选择:入世和出世。一如旗袍女人者入世入得透彻,交际花朵盛开在鸡尾酒会的觥斛交错间,竟也体格风流一时绚烂;全然出世者多半为隐居高人,吹风笛饮甘露,活出另一番人生逍遥自然。最难过是蕙质兰心而又身陷世俗囹圄,明可以洞悉万变而又眷恋不舍难脱其身,例子有《金枝欲孽》中的安茜,《红楼梦》中的妙玉,还包括《色·戒》中的王佳芝。
说回这句“不吃辣怎么胡得出辣子”,不同的书评家有不同的世说新语,笔者一介草根自然不敢妄言。不过生活中确实有很多情况,胆大鲁莽者可以当一马之先,风驰电掣快刀斩乱麻,让人为其捏一把汗的同时也不得不从内心佩服。最近在学车,十几个学员中常常有那么几个被师傅骂得最凶、汽车熄火次数最多、最常“亲吻” 障碍物的“愣头青”,引得围观者唏嘘不已笑作一团。但这样的人往往是最先掌握技能的,学成后不光基本功游刃有余,还偷师得艺将方向盘玩得油如泥蛇。恨得当时笑话他们的保守派咬牙切齿,又不得不礼让三分——人家确实比你本事大,一方面自己仍然不敢踩油门松刹车,只好按部就班像老乌龟一样慢慢位移,红眼看着 “愣头青”们甩杂技一样玩车。
联想到常看的好莱坞电影,发现英雄片中的主角们往往是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的广告语的代言人:他们行为怪癖,是大众眼光中的异类,让亲人友人不住扼腕叹息。他们特立独行的习惯也让不同麻烦接踵而至——美国导演大概认为无论科学界、文学界还是军事等各界的大师小的时候没跟小流氓打过架就不会有辉煌的今天,于是加入暴力等限制级因素,用符号性的电影语言告诉世界:这就是天才与凡人不一样的地方!不吃辣怎么胡得出辣子?
反之看来,“名人”的人生往往是坎坷的,甚至可以说是风雨交加;“愣头青”汽车学员最先了解技术,快速成长为一线老手,却常常翻到在车祸现场。中国有句老话叫:“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可不可以简而言之为“不幸的都是胆大的”呢?只是英雄还好,这一生至少如破蛹之蝶曾经辉煌过,哪怕那璀璨的时光只有瞬息片刻。前些天又看到同学分享的文章,题目曰《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其实说到底还是那句话:“个人有个人的活法。”吃辣适可而止,不一定真得糊出辣子。当然如果真地要糊辣子,吃的辣子自然也不能少。或许,人类一生就是在这样的天平上左摇右晃。杠杆原理谁都懂,然而连阿基米德都需要一个支点,忙忙碌碌的年轻人们,是否应该从实际考虑“撬动地球”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