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于丹<论语>心得》越炒越热,作为曾经的以前的过去的Yesterday once
more的易中天教授的“非铁杆”粉丝,我在这里也偷偷耍个小心眼,您老说您那孔老夫子去吧,我得搬出另一座大山,不知他能不能压着于教授,只算自己自娱自乐。
这座山姓“庄”名“子”(好像不太对?不好意思,我对这位也是半生不熟的那种)老实说,对他的文章比较清楚的也就是那篇《逍遥游》了,不敢大放厥词,不如就事论事。很小的时候好像在一本彩图绘的《古代成语故事》中看到,觉得鱼变成鸟是多么神奇,那么鸟飞到天外会发生什么呢?妈妈说它变成了云或者彩霞在我们头顶上飘。而我在想庄子是不是就是那只鲲鹏,要不然他怎么会知道的这么清楚?那么,我会不会是庄子变的呢?呵呵,小孩子的想象总是如此丰富,一不留神就把自己当成了百变金刚。然而我不得不承认,打开我童年想象力大门的,除了郑渊洁,就是庄子。
庄子的奇妙就在于他善于说故事。无论那故事是他编的,还是他真的“变成了鸟”,这样的神话故事总是能抓住我的心。且不像孔子那样的“大家”,站在某个地方(不排除坐着的可能)只惜字如金地讲平均不到二十个字的一句话(仿佛多说一个字就会被老师以“语言不够简练”扣十分一样)却让我们平白地从这里提炼出道理,修身养德,虽然我的智商比方BC(又名“巧克力”的只会讨债的……)×3高一点点,但是这种抽象派也只应凡高可理解。
而庄子则不同,就我所知道的他的几个事例中,很少有撑着腰说空话的,往往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总是很吸引我的)然后道理应然而来;有时甚至连道理也不用说,只是惟妙惟肖地将故事说与你听,剩下的什么你自己琢磨去吧,说不定你琢磨出来了我还没琢磨出来呢。庄子的这种玩世不恭的做法似乎有耍人的嫌疑——你不是要研究我么?那我就让你研究个透,然后我还不把答案告诉你。逗你玩。
更爱庄子是因为他的平民气质很出众。比如说他上课睡觉给老班揪了耳朵,竟还强词夺理说“偶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俨然一副顽劣样,跟班级里“口水直下三千尺”的“特困生”们又有什么两样?似乎还有他的道理“怕是蝴蝶梦见了我吧”。把老班的大头绕昏了,这时候下课铃Come
on,拜拜了您呐。
看来庄子可以算得上“逃学威龙”了。
如此看来,崇拜一个人(或者说是文化名人)非要看他的思想是如何深奥?庄子是个好例子,即使不沉吟作诗,不舞文弄墨,没事睡睡懒觉打打腹稿,心情好时看看太阳东升西落,不爽时拉住惠子随便找个岔子吵一架,比起梭罗与《瓦尔登湖》,他那一份自然、洒脱乃至不羁就足以让我折服。
因为平时学术著作什么的看的少,这篇拙文有可能漏洞百出,就请各位庄周的骨灰级粉丝高抬贵手,饶了偶这个非正式fans。再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想的是什么呢?我不是你,自然也不能完全了解你们排山倒海般几乎按奈不住的心情。呵呵,老庄的这招“绕死你”真是屡试不爽,各位“你你我我”去吧,我开溜去逍遥游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