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寻找什么?
(2013-01-08 13:21:15)
标签:
寻找杂谈 |
分类: 一触 |
我时常回味一句话,“you are looking for something”……
这是我在深圳的时候,跟月月夜游coco park的时候,在一家东南亚女老板的酒吧里听到的,那会儿我跟月月都没什么钱,为了买个坐在酒吧里的资格,两人都只点了最廉价的红茶,只想把自己泡在酒吧的氛围之中,看看周围的男男女女,跟一些老外聊聊天。月月的口语一向很不错,我是想借机会锻炼下自己的英语和胆量,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潜在还是不自信的是害羞的。
两个年轻的中国女孩,出现在一个外国人聚集的酒吧里,显得格外显眼,我们会被很多老外搭讪,月月应对自如,虽然她是张跟白纸一样纯的女孩,但是面对异域交际的场面总那么自然自信,我这个平时咋咋呼呼的反倒是安静了下来。
我勉强听着他们的对话,却不会用英语回答一个一个冲着我过来的问题,我只能尴尬地喝着老外请客的果汁。
可能我在喧闹的酒吧里过于安静了,一个老外发现了身边有一个跟一帮子老外谈笑风生的月月的我,过来找我说话,我用我蹩脚的英语告诉他我只能听不能说,他迁就着我放慢语速不厌其繁地重复着每个单词每个发音,我们就这样凑合着聊着,不一会儿跟月月聊天的那帮老外就有事离开了,月月加入了我们的谈话,这个老外就一直告诉月月“你说的太多了,你应该给你朋友说话的机会。”月月抿了抿嘴望向了高脚凳上弹唱的歌手。
老外这时说了一句话“you are looking for something”。
我开始愣住了,怕自己听错了或者误解了什么,拉了拉已经跑神的月月,他们简单聊了几句,我才晃过神,这回我听明白了,老外是说我们来酒吧是寻找“高富帅”,是来找艳遇或者傍款的。
我顿时失去了跟眼前这个男人继续交谈的欲望,我看了看月月,月月跟我对了对眼,很明显她也厌恶了这个胡乱说话的外籍男子。
我们借故离开了这个桌子走向弹唱歌者身后的角落,一个隐蔽的沙发区,虽然旁边紧挨着卫生间,但至少不起眼的角落能躲开别有用心人的目光。
我告诉月月我很生气,但是我也可以理解,我不明白的是到底什么因素让很多外国人对我们这样年轻的中国小姑娘有了这样的偏见,到底是社会还是部分年轻女孩造成的?
我们就这件小事讨论了好久,直到酒吧打烊前,跟那群弹唱演出的艺人聊了几句就悻悻的离开,去旁边通宵营业的bar等天亮坐地铁回家。
事隔很多年了,我却总会想起老外的那句“you are looking for something”,我不再是气愤对方的无礼和狭隘,更多的是期待重新回到那个时刻,这个问题是宇宙是人生是大的范围,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哪个酒吧里。
我也常常问我自己,“我在寻找什么呢?”
我问了很多遍,好几年,也没弄明白自己的答案。
我本想先行动,然后在行动中寻找到答案,但是,我却无奈的发现——我更加困惑了!
甚至,连别人都对我疑惑了,“猫,你到底想要什么呢?”
我只能无力的借血色浪漫里的评价钟跃民这个人的一句台词“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我很清楚自己不要什么。”我不知道,所以我一直在寻找,我没有寻找的方向,所以我只能从已经在发生在体验的生活中寻找,寻找“我究竟在追求什么”这个问题的蛛丝马迹。
我一直在抵抗,在顺从,在挣扎,在体验,在生活中找生命的意义,却总也找不到心之所向。
结束西藏之行后,我迟迟融入不了社会。我突然没办法去习惯我活了二十五年的生活方式。在旅途中,我们每天醒来甚至每分每秒都会有一个目的地,我们必须抵达的目的地,否则我们会面临食宿、补给、严寒、海拔、搭车等等威胁安危和阻碍行程的困难,想要尽量避免,就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抵达目的地,这样的踩点方式才最能保障我们一路的安全。然后,我们一路都有方向,每次睁开眼睛,都有个目的地以及下一个目的地……
到了成都,这一切突然都没了,我们的目的地变成了工作工作、钱钱钱……
很多朋友找我们要旅行照片以及见闻、攻略,聊天的过程中,也有不少朋友在问“猫,你要什么?”“喜欢成都么?”“以后就留着成都了么?”“你要怎样的工作呢?”“你以后还会去别的城市么?”……
很多面试通知,却只参加了两个,都问同样的问题,“你会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突然又离开成都去其他地方?”
我不是个安分的人,我知道,我只是也在寻找,寻找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不要问我太多诸如此类的问题,我跟你也一样是个在找答案的人;也不要苛责我,这是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