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崇州元通古镇——河边半边街

标签:
崇州元通古镇半边街永利桥旅游 |
分类: 游走散板 |
从惜字宫出来后,我们继续沿着老街走。哎呀,还是没啥人。走在这安静的老街上,心更加静了下来。完全没有人声鼎沸人挤人人看人的恼火场景。我边走边感叹:太好啦!真是安静呀。街道两边暗红色的木板门已斑驳得脏兮兮的。不知道里面还住人没有
似乎还有几十年前写的“语录”口号的字迹隐约可见。
走到头看见这个石坊门,从这里出来,就是我站的这个位置啦。
我们找到了一个通向河边的狭窄的石梯准备下去,刚好遇到一妇女,我们就跟着她走下来到了河边。哦,原来她是到河边撒种子的,可能是蔬菜种吧?
我立马有些羡慕起她这样的生活了。住在小镇上(算是城里)的既简单又带有一点小农耕的日子。没有任何惊扰没有繁杂的纷争,按部就班地过着虽不算富裕但却心境淡泊的小日子。如果央视采访她“你觉得幸福吗?”她该是回答“嗯,还可以”的吧?
本来想从我身后的河边往回走的,因为没有人特安静,你看我都说了几次安静了。但想着那样不是又走回去了吗,咱还是往前继续吧。元通镇确确实实是我走过的几个古镇最安静的一个了。身后远处的铁索桥,下面会看见的。
我的前面没有路了,我们只得上去。没想到,这里就是元通古镇著名的“半边街”。
这么窄小的街很久很久没有遇到过了。很多古镇已经没有这样的还称之为街的小街咯。
看着有些破旧的老街老屋,却整洁干净。我想没有专门为迎接谁谁而打扫的吧
古镇的麒麟街(现在最热闹的)、半边街、东盛街、双凤街和增福街五条古街,都是清代中晚期和民国初年的建筑。
看着这好似没有“面子”的旧老街,我想这就该是古镇最有面子的历史古迹了吧。
走完半边街,就看见这座桥。它始建于嘉庆年间,1938年被水冲垮后,按原址再建的三孔桥。取名“永利桥”。桥长49米,宽8.33米,高8.97米。
桥上只有偶尔的几个人走过,完全不是邛崃平乐古镇熙熙攘攘的人桥。
这样清静人少的古镇是我从未遇到过的,也是我目前最喜欢的真正意义上的古镇。虽没有繁华却藏着古朴苍劲的贵气,虽有些破旧苍凉却让人觉得愈加亲切,比那些花巨资装扮打造的人造古镇自然地自然了许多。
这样悠闲自在坐在河边喝茶的时光,又有多少人能享受其中捏
好稀饭呀好稀饭

不知您看到这空空的街道有何感觉?反正我是粉稀饭!人很少的古镇还有几个?能保持这样的原始静谧和安然的又有几个?丽江、大理、平乐、上里、安仁、街子、洛带能有?我倒觉得已经很商业化的古镇,只是徒有其名了。大力宣传人为打造的结果就是钱赚到了,真实的古迹越来越少人却越来越多啦。
元通古镇的内涵其实已远远超过了某些有名的古镇。
这些老屋确实没有啥值得惊叹的地方,也木有雕梁画栋的艺术可言。但却留下了几个时代的印记。听说崇州市政府准备在街子、怀远、元通三个古镇形成的三角位置,打造成金三角地带(古镇)。不知到那时这些老街老屋还能保留么
绕了一大圈,我们来到了前面提到的铁索桥的道口。
一个老年人坐在小凳上专心地做着他的手工艺活。我蹲下来看着这些个小鬃刷,想起小时候家里用的刷子都是这种鬃刷,觉得好亲切呀!老人一一给我说哪些是鬃毛做的,哪些是马尾做的。最后我选了两把小刷子,一共16元钱。
走上这座铁索桥,有些轻微晃荡。它建在汇江河上,长164米,大概有两米多宽。
如果时间充裕我们肯定会走到桥那边去看看的。嗯,下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