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在雅安上里古镇

标签:
雅安上里古镇二仙桥馒头山旅游 |
分类: 游走散板 |
最近每次发博就纠结,别人看到同一个标题也烦嘛。因为拍的时候畅快撒,可发博就烦,不发捏又不甘,纠结就是这样纠结起滴。
上里的的确确是个安逸的地方,有水有山(18个馒头山)有树有桥有茶铺。来到这里的两天(严格说一天半)都是大晴天。对于一个靠近雨城(雅安)的小镇,能遇到晴天是件不容易的事哈。可我们,就遇到了。运气嘛。
这座“二仙桥”还是很有来头的,光看年头也有200多年了。在桥的南端,看图就是桥的左面,有18座馒头山。下图的馒头山是我们第二天赶场时拍的。
上面的图有光影,下面的图只有靠光圈了(黄昏时分18:50,光圈5.6,快门1/15秒,ISO3200)。看了数据才发现我的手(没有依托的情况下)居然可以拍1/20秒以内滴。还比较稳哇?
上里还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亦是红军长征时的过境之地。
上下图是我们住的二仙桥客栈,就在二仙桥对门。标间60元一晚。
古磨房靠近二仙桥滴。
这个仿古长廊是后来新修的,包括古磨房。长廊挨着二仙桥客栈,它们是邻居。
风雨浸蚀过的木门紧锁着。
我们来的时间就是好,沿河茶铺几乎都空着。所以说别跟上班的银打堆堆,挤到那点舒服嘛。
这座桥在韩家大院对门,是赶场、看馒头山的必经之路。下图是韩家大院大门和院坝。
上里古镇的路都是青石板铺成的。
这个戏坝子算是镇中心的大坝坝了(还有第一片),看到古戏台没?
我们到的当天刚好遇到吃九大碗(婚宴),知道不?第二天才算是正宴哦。看看这排场,好日子的象征哈。
这龙尾巴就在进古镇的清代立交桥头。
1935年红四方面军曾路过此地,留下了十余幅标语。这里也叫红军街。
此桥是进入古镇的必经之路。
该桥建于清乾十四年的立交桥,为三卷供桥,桥下东西两端各有一人行道,桥上、桥下东西两端各有一人行道,桥上、桥下皆可通行,又称清代立交桥。——自百度百科
沿着河边(红军街)也可以进入戏坝子,戏坝子与从立交桥进入的古街是平行的,也就是都能进入古街。
哎呦喂,终于更新完了。好费时(事)啊。想到还有下篇要上博,还是上里哈,头没大脑壳大了。有时间就更呗,没时间就拖嘛,反正就是游记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