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年11月丽岷与北京词曲作家和王老师(右一)在遵义娄山关纪念塔前留影。就是这次由中国音协《歌曲》编辑部组织的采风活动,促使了王老师的调动。
周五(24日)没课,按头天与王cj约好的时间,丽岷于上午10点半出门乘公交,至11点半到了位于成龙路的“万科城市花园”,王老师到公交站接我,并到他家小坐了一会儿。
此次见王老师,是专程请他为我的专辑签字“授权书”,中唱要求词曲作者的作品如果被演唱者录用了,一定要经词曲作者同意后并在“授权书”上签字,以免以后引发不必要的著作版权纠纷。我的专辑用了两首王老师的作品。为签字,要等王老师来成都,所以是需要耐心的。刚好这几天王老师回来了,不然还不知要等到啥时候呢。
王老师是个大忙人,全国各地跑,要与他见面不易,要亲笔签字更难。总算逮住他了。这不,昨天他又去了福建。
93年12月在成都的一次圣诞晚会上
丽岷与王老师曾是同事。王老师于90年调往海政歌舞团,一直从事歌词创作,是著名的词作家。很多作品曾在央视的春节晚会、文化部晚会及各种大型晚会中出现。
王老师是成都人,夫人也是四川人,他们已在成都买房,准备退休后回成都常住。他夫人和孩子都喜欢成都不喜欢北京,情愿在成都上高价学(儿子五岁随父到北京,不习惯北方,回成都上的高中、大学)。
喜欢王老师的作品及为人。他的歌词从不借用华丽辞藻显雅;没有空洞高调;没有无边无际的讴歌;更没有让人无病呻吟的路边酒吧小情。而是在简单平淡的词语中透露出生活的真谛;在流水般的涓涓溪水中跳出爱的浪花,真诚不华浮;平静显深刻,深情缱绻的爱,总是能打动人,撩起你的思绪和纷飞的遐想。
丽岷家与王老师家在剧院时曾住在一幢楼里,相隔一层,来往比较多是因为那时的住房没有单元,只有各家的门在一层楼里并排着,只要门开着就可以进去串门,端着饭也能往别人家里走,没有那么多规矩和礼节,非常方便(随便)的交流。那时与王老师家交流多还因为咱两家孩子只相差一岁,保姆间常来往,交流怎么做吃的,两家人的关系自然就很好且随便。

在此请王老师一家午餐
自从王老师调至海政后,我们的联系就渐渐断了,但92年到北京公事时曾到海政看过王老师,那时他刚调到海政两年,住在筒子楼里(一间房),说宋祖英就住在他家斜对门(那时的宋名气还没那么大)。时过境迁,王老师还是那样——谦逊厚道真诚豁达,只是头发花白了些。
值得恭喜的是,王老师两年前又喜得千金(前夫人已故),小女好乖!真诚祝愿王老师一家其乐融融,相亲相爱相伴永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