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已进入倒计时。
开始复习曲目,定考试歌曲两首。
一首歌的表现离不开演唱者和钢琴伴奏(这里不说乐队)这两者的合作。演唱者除了要有良好的演唱基本功(包括声音的通畅、吐字清楚、音准节奏很好),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不容易达到的一点:即美好的乐感,这也是在教学中不易教的“技巧”之一。
我不是在此要炫耀自己的乐感,而是在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唱歌绝大多数都像一杯白开水?一首歌唱完了,好像是与自己无关的一次音符走动(还不敢说流动),不知道在每个音符、每段乐句中存在着极大的情感埋伏。而它恰恰是需要通过歌者的演唱来进行再次(即二度创作)创作的。
一名歌者,应该做到的是:不管这首歌是否好听,你都应该唱出自己的理解,唱出歌谱中没有的表情符号。如果做到了,那么你就是在进行二度创作,而且是在用心歌唱了。
一首歌,从第一个音符(过门)开始,歌者的情绪就应该到位,而不是仅仅到了演唱开始才进入规定情景。一首好歌,我常常对学生说:不需要你去故作雕琢,而是音乐走到那儿后,歌者自然达到了一种浑然天成的内心情感抒发,同时又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声乐技巧的发挥,那么,这首歌你就完成的比较好了。
用心歌唱,是说得极明白的一句话,可做起来就不容易啦。
每个乐句,都是一次声音色彩的表达(不能轻易放过一个音符),听众就是通过这些有强弱对比,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或明或暗的声音变化来接受你的表达的。那种不能言传的心灵感应(感受),与听众产生了共鸣,你的乐感就发挥到了极致。
有时为了一句歌唱的表达,学生在没有做到动听(乐感)的效果时,我得给他(她)们作示范,而这时学生的表情常常是——被感染而张“大”了嘴(原来还可以唱得如此感人)。曾有一位学生在听了我示范的一歌剧咏叹调后说:“罗老师,听您示范,我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太感人了。”
往往看似平淡的音符,同样可以唱出乐感。这,才是真正的音乐。
当然,钢琴伴奏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钢伴要与歌者同时呼吸,同时歌唱(不出声的内心歌唱),与歌者达到一定的默契,这才算是完成了合作。所以说,钢伴不仅要钢琴弹得好,还必须懂得一些歌唱发声,包括音乐处理,歌曲表达的准确性、语言(中外)。如果做到了这些,那么他(她)就不仅仅只是钢琴伴奏了,而是一位造诣颇深的艺术指导了。多一句话,这样的艺术指导,在我国很奇缺!
“功夫在诗外”,也可以说:“功夫在歌外”。今天我对学生这样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