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1860-1911)
马勒1860年生于波希米亚,犹太人,主要在维也纳受教育。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曾担任过布达佩斯、汉堡、维也纳等歌剧院的首席指挥,以及大都会歌剧院与纽约爱乐乐团的客席指挥。马勒由这些工作表现出他对音乐的伟大见解与技巧,以及过人的精力。维也纳皇家歌剧院在1897-1907年他指挥期间,便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音乐团体之一。他在作曲方面的声誉,主要是靠9首交响曲及一组交响合唱《大地之歌》建立起来的。
马勒在他过世不久曾受到纽约乐评人尖酸刻薄的批评。因为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为止,马勒的乐曲不管是在音乐会上或唱片录音中都相当罕见,而在他音乐受到冷落的这段时期,也只有极少的指挥家试着让马勒的香火传递下去。
纵观音乐史上一些才华横溢的创作天才,马勒可算是一个异数,因为他生前在指挥领域中扬名,而死后却在作曲领域中立传。
加注:主要作品有交响曲10部(第10部未完成),大多数结构庞大而配器手法细致多样,其中第一部根据让.保尔的小说《巨人》写成,第2、3、4、8部均加用合唱或独唱。最著名的是采用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诗篇的德文译文谱成的《大地之歌》。
德彪西(1862-1918)
德彪西1862年生于法国,11岁进入巴黎音乐院学习,1884年曾获得罗马大奖。几乎全部精力从事作曲。在印象画派和象征派诗歌的影响下,开创了音乐上的印象派。作品多以诗、画、自然景物为题材而着意于表现其感觉世界中的主观印象。他发挥声音“色彩”的表现力,常运用五声音阶、全音音阶、色彩性和声与配器,如平行和弦、泛音效果等,以造成朦胧、空幻、幽静的意境。1901年-1914年间,曾断断续续的为许多音乐期刊写过短文及评论,有时也出来弹奏或指挥自己的作品。其独创的印象派风格从而渐入佳境。晚年多病,1918年因癌症不治死于巴黎。
主要作品:管弦乐组曲《夜曲》、《大海》,钢琴曲《欢乐岛》、《儿童乐园》,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等。
9月29号电脑中毒坏了,今天才重装好。拖了很多天,音乐家们排队等候上场都累着了。快了,很快就会一一的“亮相”完毕,大幕总会关上的,但音乐永远不会关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