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名仕明流张震杂谈 |
张震:沉默的呼吸
Chen Chang: Breathe a
Silent Breath
编辑、形象/耀辉 摄影/李奇
采访、文/陈锐 化妆造型/邓宇芳(good films)服装助理/Vicky
服装提供、鸣谢/PAUL&SHARK、MAISON
MODE美美.大上海时代广场
导语:
跟之前在采访中多次自我形容“很慢热”一样,在我们拍摄采访的前半段,他看起来无论如何都是金基德《呼吸》中那个冷冰冰的男主角。每一次都闷声不语地换好衣服从房间里走出来,低头直走到埋位点,如有疑问,他只是抬头用眼神征询,要来一个是或否便又继续。他很少直视镜头,站在反光板前双手插兜,东张西望,那漫不经心的样子很容易让旁人无措,只有摄影师是喜欢的——在所有关于张震的影像片断当中,他总是这样子,漫不经心,四平八稳,自成一派。
片子拍了4、5组,张震明显亲切起来。刚好也轮到换上孔雀蓝的厚毛衣,神情明亮的开始在现场说笑,跟摄影师交谈,用夸张的姿势走路,让助手点一根香烟……“我私底下也是这样,熟起来就很熟。就好像拍电影,一直到拍完《爱神》,我才回过神来,算是热身完毕,开始认真去思考表演”。
儿时的柔软时光
小时候跟外婆一起生活长大的张震,如今对于那段悠然的乡间生活至为怀念。又因为母亲一直是自己的老师,所以从小就“被迫”做了一个乖小孩,循规蹈矩,在外人看来难免有点儿孤僻。可外婆充满了艺术气息,在家里用绒线编织作画,还自己做展览,这些耳闻目染了张震,使他国中毕业就去学画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已经出演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之后,张震对于自己的计划也不过是“能到剧组里做做美工就已经很好”。
心中的爱神之父
他时常也会留心父亲张国柱的表演,
最近台湾热播的《白色巨塔》里,张震对于爸爸出演的内科主任徐大明就相当看好,“我还是觉得他的内心戏很好,属于那种很内敛但是也很有力的演员”。这些年各自奔忙,父子俩的交流更多还是通过电话,虽然只是相互点评一下最近的表演,但彼此之间的关心和挂念还是不言而喻的。
提到父亲,难免又要提到张震当年被他偶然推荐出演《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经历。童年时期,作为演员的爸爸在张震看来是个怪人,因为他常年在外拍戏,偶尔回家,还常常“拿着一个本子,对着空气自己讲话,表情动作都很古怪”。直到自己成为演员,张震才理解父亲的那份认真和对于表演的热爱。父亲是个旧式的传统男人,平时沉默寡言,有些许大男子主义倾向,对工作认真,对朋友讲义气,很少有心事表露,总是自己担当——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张震的性格和成长。
因为父亲偶然把他推荐给杨德昌,14岁的张震以自己的懵懂表演赢得各界喝彩,由此步入演艺圈,“青春期的确有些叛逆,而且那时候我自己也很内向,平时不太讲话,演那部戏让我完全释放了一下”,但张震又否认自己真像戏中小四那般被性格压抑,“大概只是因为我是天秤座,性格总是两面”。父母分开之后,张震与母亲同住,并且随着年岁渐长,又因为与父亲总是聚少离多,两人之间的关系在形式上变得更像知心老友。父亲张国柱在娱乐圈打拼多年,性格开朗,观念也开放,甚至会鼓励张震和哥哥张瀚试婚,也会对张震的女友赞不绝口,主动要求认识,并且对传媒笑称爆料太多会使父子关系破裂。而张震自己虽然性格尚算内向,但父亲仍然是那个他最愿意倾诉的人,无论是工作、感情还是生活——由血脉定义的这种世间关系是如此微妙而真实。
服完兵役,张震签约经纪公司,正式踏入演艺圈。亦步亦趋也慢慢成熟的他,逐渐懂得了当年在房间里独自琢磨剧本的父亲——这个男人给了他鲜活个性,给了他俊朗外型,带给他第一次演戏的机会,那是他今日事业的开端,并且在人生长路上给予他无限鼓励和爱。男人之间的感情虽然很难表达,但父亲就像一盏灯,始终在某个地方,照亮自己的生活之路。
吴清源式的心境
如果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当中的小四是令觉得最像自己的一个角色,那么出演吴清源则是令张震感受最深刻的一次表演。与田壮壮导演和剧组一起前期筹备的同时,张震自己几次前往日本与吴清源本人接触,大师起伏的一生、平和的心态以及单纯的心境令他很受触动。采访中张震多次提到单纯这个词,“很难,要做到单纯很难。我觉得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绝不是单纯棋艺高超,人格和品性也绝对是世人表率”。
张震也尽力保持自己的一份单纯心境。与声色娱乐圈的交集尽量少,最大程度地维持和保护自己的个人生活。说起日后若是退休不再演戏将要干什么,张震笑着说,“我要做一个森林公园的管理员”——这似乎是一个生僻的怪职业,但刚好符合张震的需要:能亲近大自然、逍遥、有某种程度的与世隔绝,并且还有一点孤单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