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底评选出的“世纪文学60家”中,贾平凹高居第六位,但老贾只是晃着他那颗善良的大脑袋憨憨地笑。在他看来,这些和他手中一根接一根燃尽的烟没什么区别,普通人家书架上那一本本或正版或盗版的《废都》、《秦腔》才更能让他的灵魂得以安妥。
朴拙中埋伏机锋,微言内深藏大义——这就是天底下最聪明的那颗老实疙瘩。老贾果然不假。
贾平凹至今都感到幸运的是,正在自己文学生涯生死攸关之际,一场解放思想的春潮让历史的悲剧没有在他身上重演。从此,贾平凹越发大胆思考和探索起那条兼济东方美学传统和时代人文特征的贾平凹小道起来。但路不是那么好走的,总是充满了岔道和荆棘,可这匹倔强的怪狼却头也不回——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直到十年之后,他遇到了让自己灵魂安妥的那本书:《废都》。
贾平凹坦言,庄之蝶身上的确有他自己的影子,所以相信报应的他都不敢把庄之蝶写死了。“他一直想要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可作为不了,他想适应社会但他老适应不了,在这种基础上他就堕落退回到女人身上,他的出发点本来是拯救自己和女人,但到最后把别人也害了,也把自己害了。写完这本书,仿佛我过完了一辈子,总算心安理得了。”
《废都》的出版让贾平凹的灵魂暂时得到了安妥,可却让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国文坛为之不得安宁。内中大量“此处删去xx字”的性描写让贾平凹招来了“流氓作家”的恶名,甚至被“奉为”后来流行的“下半身写作”的先驱。“《废都》就像一场灾难,给了我任何人也无法想像的压力,这么多年来,阴影也没有散去。你知道批评这本书的专著有多少吗?13本!没想到我老贾的第一个全国纪录不是凭自己写出来的,竟是这么让别人创下的。”
发现灵魂其实根本无法安妥,老贾不住地摇着大脑袋,“其实我本人对性根本就不特别感兴趣,只不过觉得《废都》本来就是写日常生活的,吃喝拉撒睡都写到,白天的吃一顿饭、喝一点茶都可以写几页,但是晚上发生的事一字不写,总归不像话。再说,既然人世间有这事,凭啥写出来就不行呢?实事求是嘛!”
老贾的第二个全国“纪录”恐怕也是因为《废都》而得。“最早还是我女儿的同学托她拿着本《废都》找我签名,我一看‘咦,这版本我咋没见过呢’。仔细一看,印刷粗糙,都是错别字。盗版!可以后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我越看越有意思,于是反而托托我签名的朋友帮我搜集他手里那样的《废都》。到现在为止,我收集了各个‘版本’的《废都》达三十多本了,这也创下中国作家的纪录了。”老贾哭笑不得地自嘲,“季老(羡林)曾评价说,《废都》二十年后大放光芒,而盗版商提前十几年就让证了季老的判断。”
但贾平凹坦言,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却不是“让我灵魂安妥的这本书”,而是《白夜》,而这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之一。“我的作品总是一个阶段一组。《白夜》就出在《废都》后没多久,结果我最好的作品被《废都》的声浪湮没了,我很痛心。”
文章节选自《名仕》杂志2007年1月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