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客家人精神城堡,龙岩永定土楼探秘。

标签:
旅游永定土楼客家龙岩 |

土楼的建筑初期是为了防范土匪与强盗,这与广东的开平碉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二楼不开窗,一楼是厨房,二楼是粮仓,三四楼住人,斑驳而土黄的墙体讲述着土楼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这次终于有机会去了解土楼里人们的生活。

【侨福楼】
侨福楼坐落在高头乡高北村西北部,位于大名鼎鼎的承启楼西侧,高北土楼群成员之一,始建于1962年。圆形土楼,坐北朝南。是楼主在海外的兄弟筹资兴建。直径45米,高3层,内通廊式。

全楼有30间,设1个大门。第二层通廊由木质结构悬挑,第三层通廊挑出更多,且设腰檐,檐下以木板封闭作贮藏室。祖堂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在后侧中轴线上,向内院突出,正面有4根西式圆形石柱。内院以花岗石铺地。楼前为外围墙围合而成的院落,设外大门。每年建一层,三年建成。侨福楼的结构是单圈圆楼,高三层,中为天井,底楼正对着大门中间有一个厅堂。楼外有一圈围墙包围着,围墙上设有外大门,形成一个院落。这座楼因出了11个博士而闻名于世,又被称为博士土楼。

我们到的那一天,听说林志颖与KIMI在侨福楼拍广告。错过了,


龙岩土烟。

土楼分为长方形楼、正方形楼、日字形楼、目字形楼、一字形楼、殿堂式围楼、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曲尺形楼、三合院式楼、走马楼、五角楼、六角楼、八角楼、纱帽楼、吊脚楼(后向悬空,以柱支撑)、圆楼、前圆后方形楼、前方后圆形楼、半月形楼、椭圆楼等30多种,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长方形楼、府第式方楼、一字形楼、圆楼等。侨福楼,承启楼都是圆楼。

【承启楼】

爬上土楼王承启楼四楼,这次遗憾没有带广角来,没有把承启楼的全景拍下来,在上面俯瞰,可以真实感受到高四层,圈四圈的宏伟建筑,不禁感慨客家人的勤劳与智慧,能有效地利用立体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一个小社会,并在这个小社会中建立起族人的文化与共同生活准则。

穿堂走在承启楼,如今还住着不少的住户,看着一间间的房间并排着,以一个完美的弧度,层层叠叠。


土楼里的村民们很休闲地在家里带小孩子,旅游的开发,有些村民就当地做小生意,或者一些服务,能带来一定的收入,但也势必有带来商业化的过程,希望他们能保持原先的纯朴,生活上不被打扰。

喜欢上这种圆型黛瓦木结构的土楼,有着朴素淡雅的中国风。

承启楼是典型的圆楼,它的楼门联是:“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楼里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所描绘的正是一楼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动人情景。相传在建造过程中,凡是夯墙时间均为晴天,直到下墙枋出水后,天才下雨,承启楼人有感于老天相助,所以承启楼又被称作“天助楼”。
南江土楼群中100多座形态各异的土楼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南溪河的两岸,依着山势和水势而建,或高或低、或聚或散,与周边秀丽的风景相互映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被誉为“土楼长城”,令人叹为观止。

那天下午,我们在南江土楼沟半山的亭子上邂逅一场雨,南溪土楼沟时姜文的《一步之遥》电影拍摄地。两面群山环抱,烟雨朦胧中,两边的梯田与土楼迷离,而这时,我们看着远方的风景,感受着一场山里客家人的生活洗礼。

雨不停地下着,远处群山烟雾缭绕,半山上的民居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近处是安静的村庄与梯田,清风徐来,空气清爽。我突然想起,远处是风景,近处才是人生。而我,是这里的匆匆过客,用着不同的角度看着土楼。一个圈圈一个圆圈,在山沟沟里。


环极楼最大的特点是抗震性能特强,300年来历经多次地震,依然屹立不倒。

几座四方型的土楼连在一起。天圆地方的思想在这里得到深刻体会。


雨中的梯田,如果在日出时又是一个美丽的景观。

烟雾缭绕中的山里人家。

一条溪流穿过南江村流过。在永定土楼村庄,客家人都择水而居,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一条穿村而过的河流,水成为客家人的生活源泉。

雨渐渐停了,白云像一条白练缠绕在山间。

梯田里都积满了水,这是个耕种的季节,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村里除了土楼,还建起了一个洋楼,由于土楼是世界遗产,他们都有保护土楼的意识,因此附近建的房子都能融合在一起。


恐龙化石,再一次普及了恐龙的知识。


动物头盖骨化石,看完后我觉得我是个骷髅控。







雕刻工艺精湛,把18罗汉都雕刻活了。每一个都神态各异,活灵活现。

从博物馆出来,几株杨梅在雨中熟了。挂满枝头,引人发馋,在这个季节就是吃杨梅的好时机。五月,杨梅熟了。




来土楼,一定要住一晚土楼,感受那静谧的夜,微风吹过,安静的土楼虫鸣鸟叫。看细雨成丝,看黛瓦红灯笼,看土楼里人家的里的生活。那一天,我们入住洪坑村的“土楼王子”之称的振成楼,感受最原始的土楼里的人们生活。

到达振成楼的那天是午后,天空下着雨,风微凉,我们托着行李住进了振成楼的四楼,土楼像个漏斗,雨水从天空上漏了进来,沿着屋顶的瓦片,连成了丝。我们坐在房间外面的栏杆聊天,开启了一个梦幻的夜晚。

振成楼坐落在永定县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振成楼号称“土楼王子”,俗称八卦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式样等,多样统一,土洋结合,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外环土木架梁结构,高4层,直径57.2米,内通廊式,;内环砖木结构,仿西洋式装修,形成极为独特的外土内洋的建筑格局。

富丽堂皇的振成楼,按八卦形式建造,据说国内按八卦形式修建的建筑只有两座,一个是振成楼,一个是天坛。振成楼每层48间,每卦6间,分布8个楼梯,卦与卦之间设防火墙,每卦与内层一楼采用北方四合院格式,全楼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甚为奇特。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

振成楼和所有土楼一样,在使用功能上,第一层设厨房,第二层设粮仓,第三、四层设住房。楼内有一厅(即祖堂,供议事、接待或娱乐用)、二井(即八卦的阴阳两极,意为'太阳'和'太阴')、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合称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




村内荟萃了永定土楼的精华。还可以欣赏客家舞龙、娶亲、客家山歌、树叶吹奏等乡土气息的民俗表演。“土楼王子”振成楼是景区中最富丽堂皇的一个,景区内还有布达拉宫宫殿式的土楼——奎聚楼,五凤楼的经典、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福裕楼,以及有“袖珍土楼”之称的如升楼等,它们沿溪而上,错落有致,与青山绿水、翠竹田园融为一体。







在村子里转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有不少土楼已经倒塌,像一个远古的城堡,颓废,破落,是正在消失的历史,看了这些,心中不禁有些低落。




村边有一条河流,流在客家人的心中,流经那不堪的岁月。




早晨,村里的老人聚在一起。


【早餐,湖坑】
早餐在湖坑镇上吃了碗猪杂汤粉,第一次看到用秤子来称猪肉,10块钱一碗,份量很足,味道也很好吃。



【中川古村落】
中川村有一首民谣:中川是个好地方,东面有座马山岗,西面有个祖公堂,南边有个狮象霸水口,北边有口大横堂 中川村听起来有点像日本的名字,中川村不仅仅有土楼,而且还是个古村落,在永定,每一条村子都有一个姓,中川村的人都姓胡,最出名的就是“虎标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的故乡。







美丽而又古老的中川村内迷宫般的石街巷道,和几步一桥的村中河道,虽然已历尽苍桑,却依稀可见当年有小香港之称的港口码头那繁华而忙碌的盛况,在这样的古街上才可以领略到旧日里风尘仆仆后的安祥;富紫楼,旧称“富字楼”,是客家土楼中极少数的字形楼,在楼的上空才可以看到完整的一个“富”字组成的楼体,此楼堪称一绝。


初见初溪,一直听之前来过的小伙伴在说初溪土楼群,这次终于可以见到,我喜欢爬上半山坡俯瞰,看一群土楼,前面是哗哗的溪流,背后是一片梯田,中间是错落有致的的土楼村落。静静说,这里像满汉全席。摆放着不同的菜。

这里所有的土楼中间都有一个“庆”字,集庆楼,余庆楼,善庆楼等,这个村子里的人都姓徐。



踏过这条古板桥,过对面就是村庄。

一个行李,一条黄狗,一个旅人。

入住余庆楼,这里的房间更有现代化,每个房间都有洗手间热水器,空间也更加大。房间没那么密集。有空的时侯,还可以在楼下免费喝茶。


集庆楼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即公元1419年,距今已经586年,是永定现存圆楼中年代最久远,结构最特殊的一座圆楼。

集庆楼座南朝北,占地面积2826平方米。外环直径有66米,底层墙体厚度1.6米,楼高12.7米,全楼由一个方形楼(祖堂)和两个环圆形楼组成。外环形楼共四层,底层有52间房,二层以上每层48间,一共有206个房间。从一层到四层共有72架上下楼梯,顶层外墙设置了9个瞭望台。集庆楼的房间,楼梯、隔墙全部用杉木材料构建,相邻处全部靠榫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与厚达近2米的生土墙一道经历了近600年的风霜雪雨,至今仍完整地保留下来供游人观赏,许多外国游客发自内心的赞叹,称“集庆楼是隐藏在深山里的人间奇迹”。



【富川一甲,全牛宴】
在离开的前一天,在富川一甲吃了全牛宴。客家人有吃牛肉的习俗,但牛是农家宝,平时很少有牛肉吃,逢年过节时才有机会吃牛肉,现在牛肉成为永定人的必备菜肴。牛肉,牛筋,牛胸油,牛血,牛百叶,牛心管,牛脑等,做成不同的菜品,来永定,牛肉的菜肴值得一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