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把裤衩穿外面了,你就是超人;如果你弄件蝙蝠衫,你就是蝙蝠侠;如果你被蜘蛛咬了一口,你就是蜘蛛侠;如果你被电打了一下,恭喜你,呃,你终于变成移动电源了……在我看来,这就是好莱坞影片的“超凡”想象力,抄得我都烦了。但这也没啥,英雄莫问出处,咱也不管你是怎么来的,或者是怎么没的,反正就是一场电影,你把故事讲好就算你赢了。但遗憾的是,《超凡蜘蛛侠2》(以下简称“超2”)的故事讲得实在是弱爆了,看完之后,我只想跟编导说:大哥,你这种叙事方式,在修辞学里叫作“扯”。
在我看来,“超2”这部影片基本就可以归结为这么几个问题:工伤和剽窃问题、献血问题和移民问题。因为自己设计的电网被公司剽窃、再加上自己被电击,所以,变成电光人的迈克斯成了仇恨社会的怪物,但了结他居然也太容易了,充电充到爆就可以了,好容易变成个充电宝,结果还是个劣质品,太悲剧了!因为蜘蛛侠不肯为自己献血,哈利·奥斯本与好基友反目成仇,甚至害死了蜘蛛侠的女友;蜘蛛侠开始吱吱扭扭地说因为对女友父亲的承诺不肯接近女友,可后来又把这承诺抛到脑后要跟女友移民到英国,所以我估摸着以后拍续集到英国取景可能成本太高了,所以编导就干脆把他的女友给弄死了。不愧是蜘蛛侠,太能扯了。
看得出来,编导其实是很想让这部影片变得深刻点儿,所以拼命地想将那些命运感或悲剧感的东西加到剧中人物身上,让蜘蛛侠去追寻父亲的死因,让自己救过的人、儿时的好友都变成了自己的敌人,最后甚至让能够拯救世界的蜘蛛侠却无力拯救自己的女友,直接从生离变成死别了。但遗憾的是,导演马克·韦伯就算是拼命“吐丝”,也成不了哲学家马克斯·韦伯,倒不如老老实实地讲故事、玩特效,那才是导演该干的事儿。别的不说,就说蜘蛛侠的女友毕业演讲的桥段,一直照应前后,应该也是编导想借此点名主题思想吧,但说实话,那些道理实在是太浅了,基本就是“五讲四美三热爱”,套用一句广告词的说法,就像治鼻炎找什么什么医院,连小学生都知道。一部电影不怕浅薄,就怕装深刻。其实,在我看来,很多好莱坞影片都像是胸大无脑的美人,如果你无法让人看到你的思维,那么索性就让人看你的三围好了。所以马克·韦伯倒不如把精力多用在特效方面,至少电光火石的,看起来倒也煞是漂亮。
看完电影出来,下面正下雨,发现自己的伞坏了,赶紧又买了一把,因为我实在害怕,万一被雨淋了,自己会变成雨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