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体停车库转行是错失“钱途”

(2012-01-18 14:55:09)
标签:

停车难

立体停车库

秋林

葛优

非诚勿扰

杂谈

分类: 静观万象
     可以说,停车位不足、停车难现象,一直是哈市南岗区秋林商圈的一道难题。政府能够在寸土寸金的繁华商业地段批建立体车库,是破题之举,自有其良苦用心。“润广”(原名爱得)智能立体停车库建成两年后,秋林商圈内停车难的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而我们听到的最新情况却是:该立体停车库因为经营困难,“一层已外租给一家饭店,二至四层也正准备改成商服。”(相关报道见本报 版)
    作为哈市首座智能立体车库,不可谓不占天时;位于秋林繁华商圈,不可谓不占地利;每天大量的客流车流,不可谓不占人和,但“润广”却面临着“门前不冷落,门内车马稀”的窘境,不能不让人感到困惑和痛心。
    办停车场真的不赚钱吗?有人算过一笔账:一个停车位约占30平方米,100平方米的地方可建3个停车位,按一个停车位一天收入40元算,一个月100平方米的停车场可收费3600元。而“润广”整个车库上下总共7层,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我这个人数学不太好,但掰开脚趾头算算,也知道一年的收益应该不在少数。更何况停车场修建成本低与维护简单,在汽车已从奢侈品变成生活必需品的汽车时代,即使仅仅从供求关系看,车位费今后都会大幅度上涨。   
    这不仅是纸面上的算术题,有例为证: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停车产业已经成为年产值数十亿美元的大产业。在香港,一个停车位的售价比一辆高级轿车还贵。美国的停车产业每年大约收益260亿美元,提供约100万个就业机会。泰国1998年房地产萧条时,投资者把过剩的公寓改建成停车楼,很快回笼资金,萧条的房地产业转化成了火爆的停车产业,也顺利地渡过了经济危机。
    据哈市交管、规划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8月,哈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81万辆,除去周边县市和大货车等数量,保守估计夜晚停留在市区的机动车约有50万辆,而对应停车泊位仅有15万个。这意味着什么?商机啊!
    有人可能会问了,你说得这么热闹,但“润广”的冷清也是明摆着的啊?我想这里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有大家停车习惯的问题,有停车库本身设计存在缺陷的问题,也可能有企业宣传推广还不到位的原因,但这些问题与停车难这一城市顽疾相比,都应该是不难解决的困难。而且我也注意到,“润广”的经理也提到,还有很大的一个因素是秋林商圈改造给他们带来的暂时困境,但秋林商圈的改造目前已进入倒计时,而且,也正是通过近几年的改造和提升,扩大了秋林商圈效应、提升了商圈环境,只要“润广”能够坚持下来,“钱途”应该不可谓无限。
     鱼和熊掌谁说不可兼得,公益和利益并非不能两全,停车场有公益之需,企业有利益之求,但这并不矛盾。我们必须承认,立体停车库本身不是高回报、快回报的产业,而是一项投资大、回收期长的投资项目,所以需要政府支持,也更需要企业耐心。 
     在这次哈市两会上,人大代表赵文胜建议,对于新建地下停车场及符合规划的地上立体智能停车场,可对其实行减免土地出让金、减免税费、允许配件部分商服等优惠政策。如果该建议能够被采纳并实施,或许是能够缓解停车场之困的一个破题思路。
    “润广”将停车库部分出租给商服,如果作为企业的权宜之计,我们能够理解,但却还是希望他们能够“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主副业本末倒置,更不能让商服喧宾夺主。毕竟,秋林商圈不缺一个商服、一个饭店,停车库才是这一带的稀缺资源,有潜在的公众之需,更有长远的企业之利。
    当然,如果企业实在是失去了耐心,我觉得郑州的做法倒也不无借鉴之处:停车场经营8年后仍不赚钱,经社会评估机构评估后,政府将进行回购。像秋林商圈这样的黄金地段,我看也不用等上8年。
    但出于对企业建言的角度,我还是想送给“润广”葛优在影片《非诚勿扰》里说的那三字真言:“看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