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悦悦走了 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2011-10-21 22:53:23)
标签:
小悦悦
拾荒阿婆
彭宇案
周国平
亚当·斯密
杂谈
|
|
10月21日零时32分,秋正寒,夜未央。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了,这个遭遇了车祸和道德双重碾压的孩子,应该还不知道什么是遗憾,什么是怨恨,就这样离开了人世。这样也好,免得心灵的痛苦要远胜于身体之痛。对于有负于她的我们,也只能在内心默默地祈愿:但愿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没有冷漠的目光。
面对小悦悦之死,我很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心,也想和自己的心谈谈这个世界。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在场,我们会是那十八个步履匆匆的过客或者看客中的一个,还会是那个最终伸出援手的那个拾荒阿婆?所以,我们不要急着谴责,更不要急着用法律代替道德,那也不会有更好的结果。在审视别人之前,我们更该先审视自我,我们希望别人做到的,我们自己是否在做?当我们急于用道德的石头砸向别人的时候,我们是否也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道德?
在小悦悦事件中,人们提到最多的是彭宇案,的确,社会上屡屡发生的恩将仇报、碰瓷讹诈的事件,让越来越多的人见义而不敢为,遇事就绕着走,而小悦悦就成了这恶性循环的牺牲品。而如果此风不刹,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小悦悦。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世界,有农夫和蛇的故事,但也有结草衔环的传说,所以,这个世界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好,也没有我们描述的那么糟。我喜欢周国平的那段话:“爱的反义词不是孤独,也不是恨,而是:冷漠……在一个太重功利的社会里,冷漠会像病毒一样传播,从而使有爱心的人更感到孤独,甚至感到愤恨。不过,让我们记住,我们不要由孤独和愤恨而堕入冷漠,保护爱心、拒绝冷漠乃是我们对于自己的灵魂的一份责任,也是我们对于社会的一份责任。”我还想补充一句也许有些功利的话,这也是我们对于自我保护的一份责任。
其实,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明代思想家李贽就曾直言不讳地说:“夫私者,人之心也……然则为无私之说者,皆画饼之谈,观场之见。但令隔壁好听,不管脚跟虚实,无益于事,只乱聪耳,不足采也。”道德的产生本就源自人性的自私。罗曼·罗兰说:“善与恶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面”,亚当·斯密讲:“个人的功利计算在道德规范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帮助别人其实也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对别人冷漠也会让自己陷入道德的荒漠之时,也许,这个世界就会慢慢变好。
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一首诗,当时曾经背得热泪盈眶:“纵然我被欺骗一千次一万次,我也相信,总有一朵花是香的,总有一滴血是暖的,总有一种情是真的”。但现在想想,当我们的心被现实一次次打击得千疮百孔的时候,我们是否还有勇气或者耐心,去等到那花的香、血的暖、情的真?我们是不是早就被打磨得心肠如铁?所以,我们要想让这个世界对自己好些,首先要让自己对世界、对他人好些。
他好我也好,我不信广告,但我信这句话的疗效。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