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静说书)忽喇喇大厦倾覆 呜呼呀专家调查
(2009-07-22 15:44:45)
标签:
调查说书专家大厦倾覆杂谈 |
分类: 静观万象 |
大厦倾覆忽喇喇,专家结论打哈哈。
楼盘质量若不差,看来只能是自杀。
《红楼梦》里有一句曲词:“忽喇喇似大厦倾”,没想到竟然在上海演绎了现实版:一座13层高的在建大楼居然“拔地而倒”,端的是能让人惊出一身冷汗:这楼倒得真是太“及时”了,没有等人都住进去了再塌,还算是“楼本善良”。而这样一座几乎“史无前例”的大楼倒掉,专家组给出的调查结果居然是“一切正常”:设计符合要求,质量符合规范,那么,这么一座“要多正常有多正常”的大楼,怎么就会说倒掉就倒掉,一点儿都不含糊呢?总不会是这座楼突然想“自杀”吧?
当然了,专家组还是给出了一个原因,他们的结论是:“房屋倒塌的主要原因是房屋的北侧堆土过高,而南侧地下车库在开挖,楼房两侧压力差过大。
”按理说,我不是专家,也没有什么专业知识,所以本不该置喙。但我就纳了闷了,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以后拆楼是不是就不用定向爆破了?只需前面挖个坑,后面填点儿土,楼就能倒了?如果所有的楼都这么脆弱,挖个坑填点儿土就能让它为之”倾倒“,那真赶上个地震,那些大楼还不得倒成“多米诺骨牌”啊?调查称:“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那么,我很想知道,这座楼”桩基的抗侧能力“究竟有多少,以至于连挖个坑填点儿土的“压力”都承受不了?这么多的问题,让我们不能不对专家们产生怀疑:究竟是楼有“压力”,还是专家有“压力”?
如果按照专家们的结论,显然这座13层楼的倒掉,是天灾不是人祸,是偶然不是必然,所以也就不会牵连出一串人的倒下,也许有人就可以“没事儿偷着乐”了;其他购买了同一楼盘当楼尚未倒掉的业主们,自然也没有理由要求退房甚至赔偿了,只能“哑巴吃黄连”了。对于专家们的结论,我不敢妄自菲薄,但俗话说得好:“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自己亲自尝一尝”,专家们既然觉得这座楼的质量没问题,那么就请这些专家们跟买了这座楼盘的其他业主换房住好了。反正如果我是这座楼盘的业主,看着同一群人同一个模子造的大楼在自己的眼前倒掉,无论专家怎么说,我都会睡不安寝的。就像那个单口相声《扔靴子》,讲的是说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租住在一个老大爷的楼上,小伙子每天晚上回家就会往床上一躺脱掉靴子“咚”“咚”两声扔在地板上,老大爷有神经衰弱,每天晚上都要听到这“咚”“咚”两声之后才能放心睡着。终于有一天老大爷忍不住去找小伙子,说他人老了,老是被他的靴子声吵醒,一醒就很难入睡,叫小伙子以后轻点儿。这一天小伙子又是很晚回家,躺在床上就顺手扔靴子,一只靴子已经“咚”的一声扔到地上,忽然想起老大爷的话,于是把另一只轻轻地放在地板上,结果第二天一大早就被老大爷从被窝里叫醒并命令他马上搬家,原因是昨天晚上只听到一声“咚”响,为了等他另一只靴子,老大爷竟然一宿没睡。就像那个老大爷不知道,另一只靴子什么时候会扔下来,我们也实在很难预料,另一座楼什么时候会倒掉,哪怕专家说得天花乱坠,我们也只能是提心吊胆。正是——
专家张嘴道无恙,楼倒岂能说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