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刘德华追星粉丝尼尔·波兹曼福柯 |
分类: 静观万象 |
曾经有一份明星周刊的发刊词,标题就是《娱乐是一枚炸弹,它让日常生活惊心动魄》,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因娱乐而致死的事件屡见不鲜也不足为奇,但当我在网上看到“刘德华疯狂歌迷追星13年,倾家荡产老父跳海”的新闻时,我的震惊还是用惊心动魄也无法形容。
福柯说:“疯癫是社会画面上一个司空见惯的身影”,在这个时代,因追星而疯狂的“粉丝”身影我们更是司空见惯,但见过疯狂的,没见过这么疯狂的:一个将近30岁的女子痴恋刘德华13年,而为了满足女儿见刘德华一面的愿望,父母竟不惜倾家荡产,甚至老父还企图卖肾,可最后女儿见到了刘德华,并与其亲密合影,然而就是因为刘德华没有安排足够多的时间与女儿私下会面,父亲竟愤而写下12页遗书后跳海自杀身亡。而即使父亲的死,也没有唤醒其女的痴迷,竟还要再见华仔一面。疯了!真是疯了!
因为爱刘德华,这个女子付出了自己13年的青春;因为爱自己的女儿,这个父亲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试图成全女儿的愿望,但这些,真是生命不能承受之“爱”,因为“爱”,所以“害”。
这个父亲的死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母亲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这位母亲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给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她的孩子还是用不满足目光看着她,于是母亲问自己的儿子:“孩子你还想要什么呀?” 她的儿子说:“我想要你的心。”这位母亲拿起刀子就将自己的心挖了出来放在儿子的手中,孩子双手捧着母亲的心高高兴兴的往外跑,一不小心摔倒了,母亲的心也重重的摔在了地上,这时,这颗心说的第一句话是:“孩子,你摔疼了吗?”
在这起事件中,我们可以指责这个女儿的不孝,怎么可以为了追星不顾父母的死活?但是对一个已经因追星而疯狂的人,我们与其谈理智、谈亲情岂不是对牛弹琴?我们可以指责这个父亲的愚昧,怎么可以溺爱女儿到如此地步?但是如果是自己的女儿如此疯狂,我们又当如何?我们也可以指责刘德华,怎么可以对自己的歌迷这么无情?但是如果刘德华这次被逼见了这个歌迷,以后会不会有成千上万的歌迷来找他?况且刘德华已经见了她一面,只是没有满足她单独见面的要求,假如单独见面之后,这个女子还有进一步非分的要求,难道刘德华也要答应她?
那么,我们应该指责谁呢?也许,我们应该诅咒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吧?尼尔·波兹曼说:“在那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在一个没有了神、没有了英雄的年代,娱乐偶像成了填充一些人心灵的唯一寄托,而媒体的推波助澜,更是将这些偶像“神化”,让“粉丝”更疯狂。可以说,这是这个娱乐的时代,才导致了这个悲剧的事件。
娱乐至此,真的成了一枚炸弹。而我们更要警惕的是,还有多少定时炸弹被埋在了这个娱乐的时代?
前一篇:一把火 逼上了梁山
后一篇: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