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与随笔 |
很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必须去尽快适应你所身处的环境。
我也明白。所以,当我从一个在现在看来是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环境,到了我目前的新环境,我没有时时留恋,徘徊在对往日舒适生活的无限“憧憬”里,而是迅速放下架子,找到我当时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并且,无论如何,我都保持着这种肯低下头去吃苦的精神,在最难的时候依然奔波着,保持住我的这份微不足道的工作。我时常提醒自己,我是从哪里开始的,我将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最初的那些日子,眼泪常常断了线地掉在地上,我几乎能听到那些水晶撞玻璃的声响。那些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日子,对亲人的思念,撕裂着我的心。我是脆弱的,在那些可以说是孤立无援的日子里,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没有想到我是不被理解的。这种感受让我成为一个异常痛苦的人。我当时以为我在适应环境,可是当我往前走了几步再回过来看,我没有。我的做法只是在沉迷中消极对抗。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对情感的期盼和挣扎上,这使得我的自以为全力的付出,显得非常不实际和软弱无力。
现在我终于走出痛苦,走出那些对他人对自己对生活的抱怨,走出那片不堪回首的沼泽地。我开始控制自己的情感,让自己更多一些理性思维,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做不到并且在潜意识里不断拒绝的东西。我开始用我的眼睛和思想去关注我周围的环境。我知道这只是我真正去适应环境的初级阶段,我的生活里依然存在着水晶和玻璃,但我不想再听见它们互相碰撞所发出的声响。
我开始充实自己,并且思考和研究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很多条件和政策是和我们自己的国家截然不同的。怎样才能更好地立足和适应这个新环境,这才是我该想和该做的。做有用的人,做有用的事。我很少甚至不再听到那些水晶撞击玻璃的所发出的声响。我往前走一步,回头看看自己的脚印,不断评判和调整着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不断地更新所得到的信息,不断地在努力中确定自己的方向。我试图让自己不走错路不走弯路,我想直线行走,朝着我的目标前进。努力两个字,不再是很多的目标以外的思考和被动的等待,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看得见和感受得到的有内容的主动出击。
一切都在努力和进行中,我对前景并没有十分的把握但我有十足的信心。任何时候,都只有我们去适应环境,无论它是顺境还是逆境。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来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很幸运,我能看见别人走过的路,能有机会用我的思想去总结它们,能踩着别人踩出的脚印,顺着那些同样是用无数眼泪和伤痛换来的足迹,尽量直线地行走,真的是知足了。
知足者常乐,还能清晰地记得爸爸常说的这句话,还能在眼前浮现出妈妈漂亮的毛笔字,那幅字很多年来一直被挂在我们家的客厅里。懂得知足的人才能去更多地体会人生的乐趣,我希望我能更深地理解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并且把这种精神渗入到我的生活里。
水晶和玻璃都是透明而美丽的。美丽的东西应该是在被欣赏的同时让人感受到无限的快乐。我心里那些刻骨的致命的忧伤,它们偶尔依然闪着晶莹和诱人的光泽,悄悄碰撞。但是,它们不再发出那种让人心碎的声响,它们温柔而坚定地,微笑,哪怕是含着泪,轻轻地,不落下,也不再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