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论)不调控就是砸饭碗
(2013-08-19 12:15:10)
标签:
文化评论钞票替代品正能量小道消息娱乐 |
分类: 影视评论 |
某些卫视选手表现差强人意,就拿导师或评委作收视率创新的法宝,本来一点芝麻大的小纠葛,愣是被渲染得天下皆知,这样声东击西的做法,虽然可以挽救一时的收视率,继续走高却不太可能。这样最终选手和导师或评委都成了演员,而导演就是卫视。
导师或评委某些还算尽职尽责,看着选手实在不行,就发挥自己的演技,横挑眉毛竖挑眼,拿选手的感情或长相做文章,严重偏离了真正的选秀主题。一场选秀下来,不知催生多少干姐干哥干妈干爹,也不知流了多少次的眼泪。其实年轻人拼搏奋斗就是好事,有理想有目标吃多大的苦都值得,犯不着导师或评委们嘚瑟没完,这样的价值观念就有问题。还有的导师或评委拿人家的钱不出力,板着一张严肃的面孔调教人,这样的节目谁愿意看,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不减压,看着憋屈和窝火,还不如洗洗睡。
说到这样的节目不浪费不亏本是不可能,千辛万苦地花了导师费,而且也拿下了赞助商的钞票,这节目总得要弄好交差啊,尽管观众不是很满意。最近传出一批导师或评委的价目表,有的近千万,有的几百万,这样的投入不低,还有各种制作费场地费,想想都很后怕,而且选手几强出炉了,这化妆费服装费不可能让选手掏腰包吧,如果这样让选手埋单,可能人家也不干。选手没有也害怕,这主题都没了,收视率就更拧巴了。
据某些小道消息说,有些选秀节目为了拼收视率,居然把已经有约在身的歌手挖来参赛,然后提高收视率,待找到替代品,便慢慢将这些花钱请来的歌手给一一淘汰。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欺骗大众,赚的黑心钱。某些名不见经传的歌手自然愿意来参加这样的节目,一来是可能得到笔费用补偿,二来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三来也是经纪公司人才输出的一种方式,都是为名为利,闲着也是闲着,但这样的行为真是非常的不靠谱。所以广电总局不得不出面干涉,任由这样的胡作非为,这不是砸自己的饭碗? (已发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