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别离的创痛和治愈

标签:
一次别离伊朗电影娱乐 |
分类: 影视评论 |
可能很多人的别离或分离都能充满诗情画意,但现实的残酷让人无法去计算每步生活的韵律,幸福总是那么充满矛盾和分离的不堪纠结。所以说天下父母都一样,母亲西敏为了女儿能够受到更文明的教育,准备全家移居国外,但现实无法圆满这样的理想,所以纳德和西敏只有离婚。很多离婚的家庭多少是小三作祟,而纳德和西敏却是为了女儿,或许为了更文明生活的向往。
故事的惊奇点就在于这次别离的事故,由于纳德妻子西敏的离去,无人照顾家庭生活起居和患有痴呆症的父亲,所以他们聘请了保姆瑞茨。而瑞茨的出现是造成别离事故的主要人物,因为父亲的被不当照顾,因为钱的遗失,导致纳德和瑞茨发生纠纷,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官司开始无休无止的取证、翻供、再起诉纷繁程序接踵而至。瑞茨丈夫的从中作梗,导致这场人事纠纷的发生充满暴力的危险。
纳德的坚持为自己洗清了罪名,但这样的洗清罪名结局是看着另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而在信仰的面前,瑞茨无法去承受无辜被补偿的压力。事故的发生到案子的终结再到离婚案子的待定,影片的别离意义非凡,虽然是简单的家庭琐事纠纷,但毫无疑问我们看到伊朗人民生活中所坚持的宗教信仰、社会法律和生活的矛盾等风俗和人情世故。
丈夫纳德和老婆西敏两人在感情世界上已经出现裂痕,作为英文老师的妻子西敏,她选择离开自己的国家,出于胆小还是逃避,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作为丈夫的纳德尽管他作了伪证,但他最终为了老婆女儿的安全妥协了自己的疑问,其实结果的非常答案,不仅仅是一次别离事故的终结,更是伊朗国家人们对信仰的坚守和忠诚。
该片获得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第69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第61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员等大奖,可谓一时风光无两,今年才不惑之年的阿斯哈.法哈蒂是《一次别离》的导演和编剧,之前他的电影《烟花星期三》和《关于伊丽》都已经在国际上获得不同的大奖。此君的风格擅长于将伊朗的生活、宗教环境和社会融于到故事中,通过朴实简约的电影影像淋漓尽致的表现出该国度普通人的生活理想和追求。由于其独特的民族性风格而征服世界影坛,真可谓电影奇才。
影片《一次别离》不避重就轻,也不能点到为止,而是深刻的披露生活中遭遇到的不堪,而这些不堪,有对家人的道义有对国家的依恋也有对自我尊严的捍卫当然也不乏人道主义才情的释放,故事情节不夸张做作,也没有高大全,而是通过矛盾的纠结去充分挖掘角色中人性的善恶美丑,通过不断的妥协和自省散发出人性之光。影片的结局也是处理得颇具深长意味,女儿的选择是其中之一还是两个都要,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选择,也是一群人的选择,看来如此的别离真是非同凡响。当然影片演员的表演也是非常生活化,没有俊男美女争艳,也没有猎奇和造作,有的是对生活真实的领悟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