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1977》那些无法随风的往事

(2009-05-15 12:40:27)
标签:

高考1977

往事

人物特点

陈琼

娱乐

 一段痛苦的历史总孕育痛苦的往事,往事不能随风,《高考1977》呈现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对享受权力的自由释放。那些人和事依然历历在目,当然对于曾经经历过1977年高考的人们来说,那种激动和欣喜,是任何语言无法表达的。

   《高考1977》以诚恳的态度回顾历史的真实,为的当然是让我们生活在幸福今天的人,千万不能忘却那些动乱年代的人们的故事。一个国家需要知识,需要栋梁,如果没有1977年的改变,那我们还能否学到可贵的知识,还能否享受充满希望的大学生活。所以1977年是知识分子们不应该忘却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的到来,知识重新被尊重和认识,而我们无限美好的未来正是基于此而焕发璀璨的光芒。

   《高考1977》以写实的风格再现罹难年代的故事,人物特点鲜明,故事流畅而让人感动。比较欣赏农场场长老迟,这个思想顽固,但又不乏人性闪光点的角色应该是最有魅力的。他虽然讲原则讲政治,但他认识到高考对于一个年轻人的重要,那是梦想,那是最崇高的向往,故事通过老迟的思想变化,折射出中国还是比较有希望的民族和国家。正因为有了老迟这样的人,我们的知识才被尊重,我们的人才才没有被湮没。老迟的思想变化被孙海音表现得很有层次,而到了最后亲自开拖拉机送年轻人上考场,以及帮助陈琼修改档案等具体故事的深入,老迟的形象逐渐高大和丰满起来。没有老迟这样的领导干部,后果还真无法想象。

   《高考1977》另一个闪光的角色就是王学兵演绎的潘志友,他支持大多数年轻人走出农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他对老迟的托付并没有忽视,他愿意参加高考却是为了不浪费人才,为了陈琼理想的实现,他撒了个善意的谎言。这样的人虽然与高考擦肩而过,但他同样有着闪光的一面,所以说是金子放那都发光。

为了赶往考场年轻人们奋不顾身的表现,的确让人看了非常鼓舞。想想生活在非常幸福年代的年轻人不好好读书,拿青春赌明天的行为,就感到非常惋惜和痛心。我觉得这部影片应该鼓励那些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观看,他们应该知道高考是多么神圣和令人向往的时刻。

制片人让历史重回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大家,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知识是值得尊重和被传播的。尽管这段让人唏嘘的故事很沉重,但沉重的背后是对理想的无限憧憬和珍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