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国的发现

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我国西南部曾经存在一个滇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西汉时期,滇国向中原臣服,汉武帝赐予滇王一颗金印。由于当时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多数没有文字,没有历史资料,除《史记》中极其简略的记述外,关于滇国的记载几乎一片空白。
两千多年过去,许多人都怀疑司马迁的记载是否符合史实,不少历史学家甚至认为滇国根本就不曾存在过。一向追求记述历史真实的太史公司马迁会仅仅凭想象和传闻书写历史吗?关于古滇国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时间到了1954年10月,云南晋宁石寨山发现了古遗址和古墓地。第二年3月,考古工作者进行了发掘,出土了100余件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大致是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的制品,上面的人物形象和生产生活场景属于云南古代民族所独有,与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明显不同。但是,人们并没有将这些遗物与古滇国联系起来。
1956年,考古人员在这片区域又进行了发掘,这一次共发掘古墓20座。其中,第一座古墓长3.40米,宽2.30米,深2.58米,墓内存放着一具制作精美的朱黑漆棺,随葬品有金器、银器和铜器等共计137件,以青铜器最为丰富,有古代记载国之大事的青铜重器,还有各种人物、屋宇、模型、饰物和贮贝器;有代表墓主尊贵身份的编钟和随侍铜俑;有各式兵器如戈、矛、剑、戟等;生活用具有铜镜、炉、釜、熏炉等,数量众多,种类繁杂,显示了墓主的富有和显赫身份。
考古人员一点一点小心地清理着,当将要清理到棺底时,一颗亮铮铮的金印映入他的眼帘。这颗金印由纯金打造,重约90克,印面边长2.4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印纽是蛇形雕刻,蛇首昂起,蛇身盘曲,背有鳞纹。考古队长亲自拾起这颗金印,拂去尘土,上面赫然地刻着四个篆字:滇王之印!滇国存在与否之谜终于有了答案——《史记》的记载是正确的,古滇国确实存在!
20世纪六十年代初,与晋宁相邻的江川县李家寨又发现了文物。村民在修造梯田时,掘了一些中小型墓葬,得到一批青铜器。考古专家闻讯赶到,在两个月时间内共清理发掘古墓27座,出土1300多件珍贵文物,多为青铜器及玛瑙、玉石装饰品,其中有戈、啄、狼牙棒等武器,也有壶、尊、洗、案等生活用品,还有锄、削、凿、纺织工具等生产工具以及鼓、葫芦笙等乐器。这些文物均属春秋战国至东汉初期。李家山遗址的发现,使人们对古滇国的了解和认识更加深入。
经过四十多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尘封2000多年的古滇国历史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古滇国的疆域不大,大致包括今天的昆明、玉溪、曲靖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昭通地区和红河、文山州的部分地区,人口不足十万。滇国东邻夜郎国,北邻邛都国,西邻昆明国。都城在今天的晋宁县晋城镇。古滇国主体民族是古代百越人的一支。除百越人外,还有部分濮人、昆明人、羌人、叟人和少量汉族移民。作为土著,他们独立于中原地区,发现创造出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公元前300多年前,中原大地烽烟四起,群雄逐鹿。楚威王为开疆辟地增强国力,与强大的秦国抗衡,派大军南征,欲将西南诸国纳入楚国的领地。大约公元前286年前后,楚国大将庄蹻(jué)奉命率数万大军出湘鄂,平定了巴、蜀、黔西地区,并打到云南洱海,完成了收服西南的任务。
就在庄蹻准备班师凯旋时,秦军抄了后路,占领了巴、蜀、黔西等地。当时,秦军实力已经非常强大,六国尚且无法抗衡,庄蹻又如何能够杀出一条回国的路呢?无奈之下,他和手下将士脱下军装,融入当地民众之中。庄蹻整合当地原有的各个部落,建立了滇国。滇国在历史上存在了100多年。楚军将士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技术、冶炼技术、建筑艺术,两种文化相互交流促进,滇中地区更加繁荣。
公元前109年(西汉元丰二年),汉武帝刘彻为打通从四川到西域的“蜀身毒道”,发兵进攻滇国。滇王举国归附,汉武帝在当地设益州郡,并赐“滇王之印”字样的王印一枚,滇国纳入汉朝版图。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滇王的权力逐步被郡守取代,加之大量汉族人口移民进入,古滇国被逐步分解、融合,最终消失了。
图为滇王之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