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情的感恩与回报
上周末单位组织联谊会,同事阿英一定要请假,说是要参加家庭会议。
我们自然不依。家庭会议什么时候不能开?单位年终聚会,一年却只一次呢。
阿英苦笑:“不去不成,老妈下了死命令。”她想了想,还是讲了缘由。
原来,阿英老家在辽宁一个偏远的农村。父亲年轻时在建筑队工作,常年在外,母亲戴妈妈拉扯着阿英姐妹三人,靠父亲寄来的工资艰难度日。
在农村生活,仅有钱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要砍柴,要磨米,要修理漏雨的房子,这些都是女同志干不了的力气活。善良的乡亲们见阿英一家可怜,经常主动帮助她们。
有一次,父亲单位晚发了一月工资,这对靠父亲寄钱买粮吃的阿英家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母女四人省吃俭用,还是有二十几天断粮了。戴妈妈哭了,难道老天真的不给人活路了吗?
就在戴妈妈一筹末展的时候,乡亲们来了,他们拿着碗,端着盆,送来了米、面,还有青菜。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母女四人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二十几天,等来了父亲的汇款。戴妈妈把每个送过米面的乡亲都记住了,发誓要用一生的力量来报答,来感恩。
后来,父亲所在的建筑队留在北京,阿英母女也跟着成了北京人。但戴妈妈始终没有忘记乡亲们的恩情。她经常给家庭困难的乡亲汇款,有乡亲来京看病,戴妈妈总是给提供食宿,跑前跑后联系医院。90年代初,戴妈妈还带着阿英回到老家,拿出全部积蓄给村里小学换了新桌椅。
就在上周,老家一位阿姨又打来电话,说家里的老二想到北京打工。父亲工作的厂子规模有限,无法再招人了。母亲于是召集这次家庭会议,动员女儿女婿帮助想办法解决。
会议的情况是阿英后来转述的。参加会议的有父亲,二女儿、二女婿,阿英夫妇。阿英大姐一家在内蒙古工作,没有参加。
母亲说:“这个阿姨救过咱的命,咱们断粮那次,人家给了咱们一盆米。你们有没有关系,咱就是送礼求人,也得帮孩子找份工作。”两对夫妻都没有吭声。母亲便再动员。会议一直开到晚上九点。阿英二姐说话了,她说:“妈,我能理解您的心思,我们也想报答乡亲们。可您也知道,我们四个都是事业单位的小职员、小办事员,和企业圈子根本搭上不,真的无能为力。”
母亲知道二女儿说的是实情,叹了口气说:“看来北京是不行了,我给你大姐夫打电话,他在企业里还是个小头头,看能不能解决。”电话打通了,大姐夫满口答应,母亲终于长长地吐了口气,对四个女儿挥挥手说:“你们回去吧。”
家庭会议结束。戴妈妈终于成功安置了第七个进城打工的青年。
我自己弟弟在北京打工,我知道帮助他们找工作是多么不易,而工作之外,还要有许多事情要帮助处理。戴妈妈一家要帮助七个打工青年,工作量有多大,不身处其中,绝对想象不到。但戴妈妈一个退休老人,竟然做到了,感恩的力量,爱心的力量真的非常强大。
我问阿英:“你们肯定也要帮助做很多事,觉得烦吗?”
“有时很烦,好多琐碎的事人管,”阿英说,“但我敬佩母亲,我为她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