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走笔 |
无尽的困惑
孩子,你是爸爸、妈妈一生的困惑。你别撇嘴伸舌头,爸爸说的是真的。你的出生和成长给爸爸、妈妈带来的,第一是快乐,第二是辛苦,第三便是困惑,无尽的困惑。这种困惑,甚至从你未来到人世前就开始了。
那时,我和妈妈的困惑是要不要孩子。生一个孩子,牺牲一辈子的自由和劳动,怎么计算都是赔本的买卖,不是吗?爸爸、妈妈周围不少朋友都因此而选择“丁克”。但也有生了孩子的朋友劝我们,要一个吧,孩子是大人最好的玩具呢。爸爸、妈妈立即反驳说,天天围着孩子转,他要向东,不能向西,究竟谁是谁的玩具呢?
如果不是意外怀上了你,爸爸、妈妈也许还要再困惑几年,但你迫不及待地闯进了我们的生活。见到你的那一刻,爸爸、妈妈同时爱上了你,也“爱”上了困惑。记得你出生十几天时,妈妈看着熟睡的你,突然说了一句:“妈妈的孩子为什么是你呢?”是呀,如果不是意外怀孕,如果早一月或晚一月要孩子,我们的宝贝就该是另一个小家伙,而不是你了吧?
你满月了,该进行早期教育了,可我们拿不定主意采取哪种教育方式。爸爸、妈妈买了许多书籍,每天刻苦钻研。但这些专家的观点很不一致,有的根本彼此矛盾,而且讲的多是大道理,可操作性不强。其实早在你出生五年前,爸爸便编写过这方面的书籍,呵呵,那时,爸爸还没有养育过孩子。现在面对你,爸爸还不是束手无策,有问题,还不是得靠你姥姥的经验和土办法解决?谁知道那些专家是不是也和爸爸一样,只会纸上谈兵呢?
再大一些,你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另一些困惑同样缠绕着我。你回家说:小朋友打我了,我没还手。我问:为什么不还手呢?你说:老师说不要打架,有事跟老师报告,老师会批评坏学生的。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你,告诉你还手打小朋友,自然不合适。但被打不还手、告诉老师就是正确选择吗?将来你走到社会上要靠自己的力量与他人竞争,哪里还有始终看护你并为你维护公平和正义的老师呢?
还有给你报培训班的事,爸爸、妈妈也不知道讨论过多少次,甚至还在网上贴了帖子,向网友求助。爸爸、妈妈的童年在农村渡过,是在疯玩中长大的。我们也想给你一个同样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但社会竞争这么激烈,给你一个快乐的童年,会不会真像有人说的那样,结果是让你失去快乐的一生?别的小朋友都在学,你不学,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如果学,又学什么呢?哪方面你有专长,有潜力?有人说,最简单的办法是拣孩子感兴趣的学。可不感兴趣的方面难道就没有潜力了吗?开始不感兴趣,突然有一天入了门,并终成大器的不是比比皆是吗?
十四五岁,到了“慕少艾”的年龄,与异性交往,你知道脸红了。有一次开家长会,老师说你与一位同学走得很近。爸爸、妈妈商量了两个晚上,还是不知该如何处理。我们想与你进行一次谈话,又担心你会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会将朦胧的感情变成真正的早恋。可不谈话,这样放任下去,难道就一定不会发展成为早恋呢?
日复一日,爸爸、妈妈就是在这样的困惑中不断抉择着。有时凭借直觉,有时凭借经验,有时凭借理智,也有时是听了他人的劝告。不知道这样的应对是对是错,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更好的抉择。科学的结论是需要反复实验来证明的,但爸爸、妈妈只能生你一个,无法通过重复实践去检验和判断。其实,即使再生几个,又有什么用呢?孔子早在两年多年前便强调“因材施教”,人不同于物体,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截然不相同的,同一个的抉择放在不同的人身上,检验出来的结果又怎么会科学?
有时我和妈妈开玩笑,说我们真是一对莽撞夫妻,胆大妄为之极,人命关天,我们却在毫无经验准备的情况下,决定着另一个生命的孕育和成长。幸好,你终于长大,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上了大学,找了工作,成了家。虽不是大富大贵,却也平安快乐。我和妈妈也能稍稍安下心来。
但我发现,随着你结婚成家,我和妈妈所经历的困惑,轮回一般,开始在你们身上重演。给我过五十岁生日那天,你们两个又讨论起该不该要孩子的问题?这是我听到的第十一次讨论吧。你们迷惘,你们困惑,无所适从,一如我和你妈妈当年。
我试图给你们提些有益的建议,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那些话我自己都觉得苍白乏力。生活需要自己一点一滴地去经历,去积累,别人的经验再多,也无法嫁接移植。更何况,我自己也还没想明白呢。
哎!孔子不是说过,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吗?可我今天整整五十岁了,为什么面对你时,依然困惑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