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援藏行】一路颠簸去甘孜

标签:
公益旅游情感援藏支边 |
分类: [无涯.行] |
清晨的马尔康街道人流稀少
他们说这家二姐小食店的牛杂汤最好喝
这就是二姐的牛杂汤了,可惜照片拍花了。
肖师与小伍
8点半,我们离开马尔康,走上了317国道,向甘孜出发。这里距甘孜还有300多公里。
进入高原的天就是不一样,阳光灿烂啊。
车窗外是羌族的建筑,高高的碉楼,是最明显的标志。
你看这块石头像不像猪八戒的头?
高原上的路不是翻山就是峡谷,起起伏伏。
飘扬的经幡
来到了一座名叫观音桥镇的小镇,这里防马尔康大概有80公里的样子。
观音桥镇自然有观音嘛,不过这尊观音像是我见过的最华丽的。
这条河应该就是绰斯甲河吧
翻上梁子时,山上下起了雪。看我衣袖上的雪片。只一会儿,漫山遍野变成了白茫茫一片。
从我们防开观音桥镇开始,路便变成这样,川藏北线马尔康至炉霍全线修路。
看我们前方的灰尘,大得我们的车不得不停下来等它散去。
我们亲爱的江书记啊,起初跟我说有一段在修路,走到这里他自己也在叫:还有没有头啊!
这一路上把我抖得屁股也痛、腰也酸,近200公里的烂路啊,直到炉霍县城。
从早上8点半出发,到炉霍已是下午快四点了,7个小时的路啊,其中6个小时都在上下颠簸中,简直要亲命!
炉霍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北部,幅员面积5796平方公里。东接道孚县,西北与甘孜县相邻,西南与新龙县接壤,北面毗邻色达县,东北则与阿坝州的壤塘、金川两县相邻。川藏317线从东南至西北贯通全境,历为去藏抵青之要衢和茶马古道之重镇。
炉霍,昔称“霍尔章谷”,藏语“霍尔”意指蒙古人,“章谷”意为山岩石上。因霍尔章谷土司的官寨处于山岩上,系蒙古族后裔,故称“霍尔章谷″。清光绪二十三年终(1897)置屯时取名“炉霍″,因炉(打箭炉)至霍尔为入藏要道,故名。
很有民族特色的广场
都饿了,随便找家馆子塞点东西吧,还有90多公里就到甘孜县了。
吃过饭继续赶路,炉霍与甘孜之音隔着这道梁子——洛戈梁子。它是两县的分界岭,翻过它就是甘孜县。
这一路的疲劳让大家都昏沉沉的睡着了,上了梁子又遇大雪,根本看不到外面的风景。过丫口的时候,陈老师他们从车上下来在风雪中拍照,没有上过高原陈老师一定是兴奋过头了,这一晚他感受到了“什么叫高反”。
傍晚快7点的时候抵达了甘孜县康巴宾馆,甘孜对口单位的女主任早就在这里等我们了。见我们来了非常热情,虽然她穿的是汉族服装,但一看她的模样便知道她是藏族,她叫达娃卓玛,典型的藏族名字。
我在这间房间睡了三个晚上,三个晚上都在洗澡!因为去年来这里援建的同事说,在这里十天半个月洗一次澡是常事。我的天,别的都没什么,唯独不能洗澡的确让我感觉不便,于是我这三天在宾馆的日子不能放过啊!其实后来知道,是同事开玩笑吓滴!在他的描述里,这里像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说什么没事儿的时候种种菜,这边单位离县城很远,要买个东西什么的走好远!常常停电,楼上没厕所,亦经常停电。。。。总之给我的感觉就是要多落后有多落后,要多贫穷有多贫穷,要多困难有多困难!
幸好我还是个常常在外行走的人,318国道走过,丹巴、康定也走过,想想毕竟是一个县城,至于嘛!半信半疑!走进县城一看,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要工作的单位就在县城,买个东西什么的几步便有超市,傍边的大街上酒吧、茶楼样样具备。不过对于是不是常常停水、停电,无法洗澡这个问题我还是抱着有待证实的心态。
放下行李,达娃卓玛把我们带到不远的饭馆,甘孜疾控的主任、县卫计局(他们叫卫生与计划生育局,简称卫计局)的一个副局长(同样也是从邛崃来的挂职干部)还有龙泉驿疾控的挂职干部小严在那里等着我们。
席间,大家相互介绍,甘孜疾控的主任也是一个藏族,而且已经60多岁了仍然没有退下来,他们都叫他色多叔叔或色叔叔。你可别笑,这色可不是那色,而且在藏族人的发音里与我们所讲的普通话可是有区别的。所以,如果你会讲这个色字,那么你叫起来也不会觉得好笑了。它的发音有点像“奢”,但是不卷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