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援藏行】出发

标签:
公益旅游情感援藏支边 |
分类: [无涯.行] |
出发有9人,虽然他们只在甘孜县呆3天,完成一项专项业务工作。但有他们相送,我不觉得孤单。
车上载的是工作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仅管更多的要带回都江堰才能进行检测,但同事们还是考虑得十分周全,把可能用到的东西都带上了。
13点30分,出发了。出市区上都汶高速,直奔今晚的目的地——马尔康。
两傍是那年留下的破碎山体,还有我被它破碎过的心。
都江堰经汶川至马尔康,从马尔康经炉霍到甘孜是国道317,是川藏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傍闪过很有羌族风情的标志

卓克基土司官寨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建筑,始建于1918年,是末代土司索观瀛亲自创意设计并组织修建的。整个建筑由四组碉楼组合而成封闭式的四合院,院内中心部分为天井,单层面积达1500平方米。正面南楼为一楼一底建筑,其底层由大门入内,系门厅;二层为汉式“会客厅”亦称“外宾厅”,为土司接待汉族官商客旅的专门场所,顶为平顶,如今天的阳台,用于沐浴阳光,观赏景色,或向隔河仰视的西索村差人发号施令。官寨正对面的北楼为四楼一底,一、二、三层为库房、客房、茶房等,四、五层正中为大经堂,两侧则对称排列着黄教、本教等藏传佛教各大教派的经堂;四层经堂墙外有悬挑出墙外的木质转经回廊,廊内安置有一列牛皮包裹的木质经筒。官寨左右两面的西楼、东楼分别为三楼一底、四楼一底建筑,是土司及家眷的住房、书房、厨房、库房及当班大管家、小管家、杂役的住房;西楼、东楼左边分别有阶梯式木楼梯直通顶层,各楼房靠天井处又有一周木质回廊作为同层各楼道间往来的通道。在官寨左面耸立着一座与西楼连通的四角形的碉楼,初建时共9层28米,现仅存6层、余高20米,形态稳健,气势轩昂,不仅是土司及家人在紧危情况储藏珍贵物资及藏身的防御性建筑,同时亦是土司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只是我们到得晚,大门关了。我们也只是路过,只能在外面看看。
卓克基土司官寨的对面,是一排西索民居。
西索民居独具嘉绒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传统建筑风格,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远目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整个民居从远处鸟瞰,便会惊奇地发现西索藏寨酢似藏族八宝图案中的“花依”图案(状如“中华结”,代表释伽牟尼的心),寨子中直来竖往、弯来拐去的青石小道,把图案的线条展现的非常清晰。
下午6点半,经过了5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抵达了马尔康。
马尔康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州府。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引申为“兴旺发达之地”。这里有我一个二十年没见的大学同学,以前同住一宿舍,走前千方百计才联系上了,今天一定要见一面啊。
马尔康是江书记以前工作的地方,他说我们今天住“马店”,呵呵就是指马尔康宾馆。
这是我们的房间,我和素华同志住一屋,呵呵,送我来的领导。
吃过晚饭,约了二十年没见的同学在一家茶楼相聚。没什么变化啊,只是都不再年轻。曾经同一寝室,曾经文文静静,织得一手好毛衣的贤妻良母型的女孩如今天已经是单位的领导了。真是二十年不见,物事人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