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广雄
刘广雄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43
  • 关注人气:4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院诗歌研讨发言稿:金铃子诗集《曲有误》印象

(2012-05-14 19:02:01)
标签:

鲁院

诗歌研讨

商震

金铃子

马占祥

郭志凌

李孟伦

旧海棠

文化

分类: 生活留言板

    2012年5月14日,“鲁十七”开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学员诗歌作品研讨会。商震先生、霍峻明先生、郭艳老师出席并点评。郭志凌、马占祥、李孟伦、旧海棠、金铃子五位同学的作品成为研讨对象。以下是我的发言稿。欢迎拍砖。

 

花妖狐媚的歌唱

——金铃子诗集《曲有误》印象

 

 

刘广雄

 

 

诗人通常都是胡言乱语之人。这里的“胡言乱语”没有丝毫的贬义,我只是想说,优秀的诗人往往是感性的、直觉的,语言对他们来说,更像是空气、阳光、水和食物,而空气、阳光、水和食物恰恰是最没有逻辑的。

然而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总有人逼着诗人,甚至诗人也匆匆忙忙地阐述自己的所谓“诗观”。如果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金铃子一阐述她的“诗观”,我就得赶紧扶住自己的眼镜。

金铃子说:

 

 

诗歌的力量与词语无关,它只与一种气质相关,它是我寻求医治心灵的良药,我对它很客气也很恭敬。

 

 

我怕自己大跌眼镜的原因是:金铃子自己写下的每一行诗,几乎都会将她的所谓“诗观”打得百孔千疮,体无完肤。

金铃子的诗歌恰恰与词语关系最大,她是写短诗的绝顶高手,试读一下金铃子的短诗《无法可得》:

 

 

月亮看过了,我们就登高吧

雪的净明,在山野的空寂中

低声,低声。

 

 

如何是道?

我们一步一步跋涉而来

又将一步一步跋涉而归

然而,只有两步

一步是天,一步是地

 

 

这首充满灵性的小诗,短短八句,写的仅仅是一个踏雪的动作,如果不是词语的力量,我们如何能读出空灵、苍茫、玄想以及顿悟?这恐怕是金铃子诗集《曲有误》中颇具哲学意味的一首小诗,但显然金铃子是不喜欢哲学的,她不是艾略特,她也不是阿赫玛托娃,她就是金铃子,她是一个柔情似水的女人,她写情诗:

 

 

我们的笑声那么大

我们吹哨子,拍手,讲话

我们这两个抓紧时间相爱的人

像屋后的野苋菜,开6个月的花,结8个月的果

瞬间,我们变成它的每一口呼吸,每一次心跳

 

我们长在这里,轻摇玉佩

内心闪烁。

 

 

这首诗题为《我们还需要什么》,完了,就这么短短7行,多好。

这难道不是词语的力量吗?为了准确地抓住词语的力量,她甚至使用了“野苋菜”这个专有名词,而我们知道,这首小诗,如果剔除了“屋后的野苋菜”这个具体的意象,那真的就像一片雪花,还没来得及飘到我们的手心里,这首诗就化了,就不成立了。

也许金铃子说诗歌的力量与词语无关,指的是被滥用的形容词、副词、无端抒情的词,这早已是常识,又何须金铃子多讲?

金铃子说诗歌只与一种气质相关,我的理解是她某种潜意识的自我辩护。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说过金铃子的诗缺乏悲天悯人的辽阔气象,如果我固执地要批评金铃子,我恐怕会这样说的。但其实我很喜欢金铃子的诗,我只会说,瞧,金铃子这样的小女子,她同样有写几首大诗的企图。

这里说的“小女子”,丝毫没有对金铃子的不恭,而是恰到好处的表达我的赞美。这个世界有很多女超人,女强人,奇女子和巾帼英雄,但我个人更喜欢“小女子”。“小女子”用双脚轻盈地在大地上行走,而不是举着原本就不存在的大翅膀或者小翅膀在虚空里做出飞翔的姿态;“小女子”在阴雨绵绵、热气腾腾的屋间里洗衣、做饭,她们在阳光灿烂的午后,拖地板,擦试家具和器皿,感到有些累了,就在松软的沙发上躺下来,信手拿起一本书翻开;“小女子”就像爱自己一样爱着亲人,爱着世界;院子里的花开了,她们心中的花也就开了,花呀、草呀真的就是她们的孩子和爱人,花开的声音,对她们来说就是孩子的笑声。“小女子”有自己的小群体,小乐趣,小秘密,她们像蝴蝶一般飘荡在大街、深巷、山野、曲径,她们是只为喜欢的人开放的花仙子,她们是心地永远善良的狐狸精,她们可以是低眉信手徐徐弹的乐手,也可以是大碗喝酒纵声长吟的女公子,无论男女,“小女子”皆有可能产生爱情,都可以促膝长谈并肩看月,她们不会因为来自汉唐宋明就苍老,也不会因为胡马异装而陌生,她们就是这滚滚红尘之中活泼泼的一个人,因为她们喜欢诗歌,而且天生一付诗歌的喉咙,她们就唱了。

这种“小女子”对爱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眷恋和炽爱,正好是金铃子在她的诗歌里反复吟唱和确证的灵魂。或者说,自我、爱人、日常生活、大千世界在她那里,从来就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金铃子这首《我又一次坐在湖畔》写的是情爱之欢,又何尝不是精神之爱?写的是爱情,又何尝不是生命?写的是瞬间,又何尝不是永恒?她只写了两个人,又何尝不是整个世界?

 

 

我又一次坐在湖畔。

你看,我是个简单的人

我只写简单的诗

就像此时,非常简单

从我到你,从此到彼

万里路程,只像一个庭院

 

 

简单得只想一件事。

我们那么晚睡觉,是要把爱拉长。

我们那么早醒来,是要抓紧时间相爱。

我们低声地念出一个名字

请求风不要泄露它。

 

 

“是他!”鸟群说。

“是她!”太阳说。

 

 

我们再来看她的另一首短诗《狂饮》:

 

 

我们的狂饮尚未到达尽头。

这一杯又一杯。

当我们说出冷,但是还活着。这算什么醉

我们在东门口,在关山坡,在鹤游坪,在滨河路

 

 

我们这么小,世界这么大。

我们若不喝光最后一瓶,不喝下汪家大坝的那块冬水田

不喝下最后一段江山。我们今晚就不会罢休

就不会说山高有好水,处处消魂。

 

 

纵有侠骨留香,金铃子仍然只能是女侠。我们不能指望金铃子匹马秋风塞北,就算是杏花春雨江南,也得有个给她打伞的人。

就这样一个“小女人”,也做起大诗来了。《曲有误》这本诗集中,《当太阳普照》、《大堤曲》、《青衣》这样的,长达数百行的长诗随手可拈。也许是情感如汪洋般浩翰而至,金铃子写下了太多的长句,使这些长诗从形式上颇具大诗气象。但细读金铃子的这些长诗,我发现,它仍然是短诗的组合,或者说,金铃子只是把无数闪光的片段组合到了一起,金铃子想织的也许是一件金缕玉衣,可惜我看不到这件衣服有多漂亮,我甚至没有看到一件衣服,我看到的仍然是金缕和玉片。

这意味着从金铃子的长诗中随手摘出一段,都是一首妙曼的短诗:

 

 

只有你,大河。

才可以容下我的爱情。我的爱情刺骨,将轻易把我刺碎。

爱我,用空中淡淡的云朵,高高的云朵来爱我。

好吧,我会这样去爱。

 

 

这是从金铃子近400行的长诗《当太阳普照》中随手选出的四句。金铃子也许试图用这些长诗,完成她对生命、对爱情、对世界,相对完整和体系的表达。在我看来,这种表达是失败和徒劳的,诗人从来无法准确地把握生命和世界,诗人所能把握和表达的,只是生命的某一瞬间,以及被诗性的光芒照亮的世界一角。

为了参加这次诗歌研讨,我在脑子里梳理了一下1949年以后中国新诗的历程。从17年的诗歌功能化,到“文革”中的诗歌工具化,再到北岛、舒婷、江河、杨炼、顾城用他们的声音唱出了一代人的心声,从于坚、韩东让语词从天上落到地上,从天国回到凡间,再到沈浩波、尹丽川让诗回到自己的身体……我信手写下了《从精神领袖到自我救赎》这个标题。当我翻开金铃子的《曲有误》,在扉页上读到金铃子的诗观:它是我寻求医治心灵的良药”之时,我甚至有些窃喜。我虽然好几年不读诗,看来我对诗歌现状的判断还是基本正确的。然而,当我细细读完《曲有误》的50首诗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这个标题是如此娇情。金铃子的诗歌完全颠覆了我关于当下诗歌无非诗人自我救赎的猜测。至少在金铃子那里,她的诗歌绝不是她寻求医治心灵的良药,她的诗歌呈现出的人格状态纯净、饱满、高贵、健康、任性,穿越古今,长吟短唱,自得其乐,甚至得意洋洋,何须“救赎”?何来“良药?”与其说金铃子对诗歌是客气和恭敬的,不如说她对那个存在于诗歌世界里的金铃子,对那个世界里照亮她额头的阳光客气而恭敬,诗歌,不过是她表达客气和恭敬的道具。

为什么金铃子的诗歌会对她的所谓“诗观”形成如此巨大的反讽?道理很简单,金铃子的诗,是那个生活在诗王国的青山绿水鲜花狐媚之中的金铃子随手写下的;而所谓的诗观,是此地今生的金铃子皱着眉头,冥思苦想之后,一个字一个字写下的。禅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是错,金铃子一思考,诗歌就逃跑。

就我个人而言,我特别喜欢金铃子的小诗《有些事情还在继续》,我太喜欢这首诗了,以致于我删去了其中两行半,使这首原本就只有8行的短诗,只剩下了5行半:

 

 

它们有时候是一只,有时候是两只。昼伏夜出。

或者把头枕在青草上,假装打磕睡。偷听两个女人的谈话

 

 

其实,它们怕谁呢

大白天的,就有一个少年翩然而至,等我们去捉他

他就无影无踪了

 

 

总是那只狐狸,在宽大的垅沟。看我们捆柴,剥树皮。

 

这是我删节后的诗,要看原诗,请找金铃子。

 

谁能说这短短的几行诗里没有哲学?没有巨大和深邃的想象?在我看来,不仅有,而且很多,很丰满。当然,金铃子自已是不知道的,不知道就对了。

诗人太多,读诗的人太少,甚至连诗人之间,也甚少相互阅读,这恐怕是这个时代诗歌最大的悲剧。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幸事?正因为人海茫茫,写诗的人与懂诗的人难得相遇,这才让我们有了红尘中偶然相遇,一曲水调,居然知音的惊喜。

禅说:挑水担柴,无非妙道。现在水不用挑了,都用上了自来水;柴也不用担了,都用上了煤气灶。但水总是要流的,花总是要开的,水流花开,会心一笑,足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