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说子女教育:养不教,父之过(图)
父亲对子女教育很重要,切记、切记。
……诸葛长青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国学传统启蒙教材。
《三字经》,是包含天地人学问的通俗读物。
《三字经》,是联合国指定推广的道德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等。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譬如,对子女教育问题。
诸葛长青看到,现代社会,子女教育出现了偏差。
当父亲的多数在外面工作忙忙碌碌赚钱,当母亲的多数在家含辛茹苦教育孩子。
接送子女上学,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一直到大学。基本都是当母亲的在辛苦办理。
这个虽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诸葛长青认为,父亲教育子女,对子女一生成为十分重要。
诸葛长青认为,虽然当父亲的也不容易:他们忙工作,忙事业,养家糊口,东奔西走,真的不容易。
但是,诸葛长青依旧建议,不论当父亲的多忙,最好每周六周日和子女一起,全家人团聚,一起吃饭、聊聊天、散步,尤其要多和和孩子谈谈学习、谈谈孝道、谈谈人生、谈谈如何化解烦恼等。这样,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尤其增强内心安全感。
《三字经》里面说:养不教,父之过。
诸葛长青认为,“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说的很严厉,直接提出“养了孩子不教育,当父亲的有大过错”。
很多当父亲的,漠视孩子教育,对孩子教育不管不问,有的甚至对孩子过错置之不理。
有的当父亲的整天应酬喝酒,有的甚至喝醉酒回家打骂孩子。
阿弥陀佛。福生无量天尊。
这真是需要我们每位家长,尤其当父亲的反思啊。
诸葛长青研究国学传统文化认为,在周易八卦中,父亲是“乾卦”。乾卦代表上天、帝王、刚强、威严、权力、金属等。
如果父亲经常对子女教育、沟通、鼓励,可以把周易八卦“乾卦”阳刚之气传递给子女,让孩子得到正能量
诸葛长青认为,父亲主动牵头抓好子女教育,主动传递正能量,主动和孩子谈心、沟通,主动关心孩子忧愁烦恼,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
父亲主动加强孩子教育,至少有五大好处:
一是传递家庭慈爱。
诸葛长青:父爱如山,子女幸福。传递慈爱,家庭和睦。
二是传授方法经验。
诸葛长青:教授方法,传递经验。明确目标,计划方案。
三是指导行为对错。
诸葛长青:孝亲尊师,止恶行善。夫妻带头,以身示范。
四是化解烦恼郁闷
诸葛长青:沟通了解,去掉烦恼。乐观开朗,中庸之道。
五是鼓舞孩子斗志。
诸葛长青:激励鼓励,强化毅力。信心百倍,昂扬斗志。
诸葛长青祝愿天下每一位当父亲的都来做好子女教育。
天下的父亲们,不要总是忙自己的事情。大家记住,你的孩子不是你自己的,他们也是国家的,是世界的。培养好了,就是为国家、为世界输送栋梁人才!
天下的父亲们,建议大家每周和孩子一起聚会一次,全家人在一起,沟通交流,其乐融融,形成好的气场氛围。如果确实很忙,那么也要和孩子们经常电话、语音、视频沟通一下。
此外,诸葛长青建议大家多读《三字经》。
三字经,通俗易懂,建议有缘者多读几遍,从中体会人生哲理,学习中华国学传统文化。
《三字经》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本文参考《三字经》网络资料)
名句)
(本文欢迎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诸葛长青简介:诸葛长青,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者,愿与天下志同道合者一起“传承国学、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please forward this article,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Zhuge Changqing: Zhuge Changqing, the inheritor and promot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willing to "inheri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e good morality, revitalize China and benefit the world" together with people with the same ideals in the world.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Zhuge Changqing mailbox:
zhuge8031@163.com
传承国学 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 造福世界